新华社上海2月24日电(记者陈静)临港新区承担了许多改革任务。临港新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吴小华24日表示,临港新区采用“网上招商”方式,采取不开会协商的方式,密切关注项目签约情况,以减少新皇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吴小华透露,总投资200亿元(下同)的12个项目的网上签约如期举行。这些项目集中在以5G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设计和技术领域。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有影响力的外国投资项目,如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正在积极谈判中。
吴小华说:“这些顾客很有诚意在香港附近的新区定居。他们认为,中国经济的长期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疫情只是暂时的。加快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截至24日,临港新区已有971家企业复工,4万多人复工。其中,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的劳动报酬率为98.7%。临港新区有19个建设项目施工现场,1602人重返工作岗位。吴小华表示,春节期间,管委会制定了企业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工作一揽子计划。成立了一个由300多名委员组成的小组,将新区划分为7个主要街区和56个网格,为企业防疫提供全面服务。
管理委员会也尽一切努力筹集企业急需的防疫物资。吴小华透露:“我们已经筹集了1000套公寓,帮助返乡企业解决返乡员工的观察困难。”此外,管委会还关注中小微型企业的经营困难,出台了16项有针对性的服务企业政策措施,帮助中小微型企业度过难关。目前,现金已突破1650万元,52家企业获得了上述政策支持。
同一天,浦东新区副市长关晓军表示,全区已有988家工业企业复工,占全区工业企业总数的66%。前100家工业企业几乎都恢复了工作。软件信息服务企业的回报率在95%以上。电子商务企业的工作回报率为70%。
关晓军指出,浦东新区有大量各式各样的企业和大量的员工来到上海。由于疫情的影响,企业在恢复工作和生产方面存在一些暂时的、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就业、上下游产业链、防疫物资、资金等方面。
浦东新区推动企业加快产能恢复。例如,浦东新区政府支持相关科技企业安排交通管理运营中心到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市的招聘中心登记车辆,带员工到上海工作,每天安排40辆公交车,采用点对点的交通方式,使车辆满载率控制在50%以下。据了解,该企业首批150名河南员工已成功进入上海。
浦东新区还进一步加强了对创新型中小微型企业的支持,以应对企业报告的流行病造成的资金短缺。关晓军透露,除了按照规定减免国有资产租金外,租赁非国有资产的创新孵化器和科技企业加速器中的小微企业也将获得两个月的租金补贴。在国有资产的推动下,一批中央企业、外国投资者和私人业主正计划出台支持政策。八家购物中心发布了1月至2月商户租金减免政策。(完)主编周驰:]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