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金融资讯 > 正文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让教育督导“长牙齿”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2-21 10:49:07

让国务院教育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读《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2月20日——让国务院教育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读《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新华社记者石玉晨

教育督导是中国教育法规定的一项基础教育制度。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这个观点关注什么问题?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0日,国务院教育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解释了围绕这些问题的意见。

着眼于教育督导的“长牙”,我们致力于解决四个问题。

问题:根据我国教育督导的现状,在深化教育督导体制和机制改革中,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

A: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督导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维护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实施的重要起点。但是,与党中央的要求、《教育督导条例》的规定、新时期教育改革稳定发展的需要以及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总的来说,教育督导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还不够,还没有真正形成威慑。

教育督导制度和机制改革的深化着眼于教育督导的“长牙”,致力于解决四个问题:一是在管理体制方面,主要原因是教育督导机构缺乏相对独立性,督导委员会成员单位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地方各级教育督导机构没有规范和严格管理。第二,在运行机制上,主要原因是监管的定位不够明确,兼做“裁判”和“运动员”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监督重点不突出,监督方法和手段还比较落后。第三,在结果的应用上,主要原因是监督报告缺乏权威性,监督意见往往被“搁置”。整改责任的缺失并没有真正阻止人们。第四,总的来说,检查人员严重短缺。各级督察面临着专职少兼职、年龄结构老化、专业水平低、条件保障不足、吸引力不足等诸多问题。

监督的“长牙”问责必须强

问:意见中提出了哪些加强监督问责的具体措施?

A:加强问责是这次教育督导制度和机制改革的重点,也是督导“长牙”的有力保证。

为此,意见提出8大措施——

一是完善报告制度。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在开展督导工作时,应当形成督导报告并向社会公布。执行党中央、国务院教育决策部署不力,违反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在新闻媒体上曝光。

第二是标准化反馈系统。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要及时将督导结果反馈给被督导单位,逐项反馈被督导单位存在的问题,下达整改决定,提出整改要求。

三是加强整顿制度。被督导单位应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及时向教育督导机构报告整改结果,并向社会公布整改情况。被监督单位的主管部门应当指导和督促被监督单位落实整改意见,对整改不力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第四,完善复审制度。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要建立本行政区域内被督导事项的“回顾”机制,有效防止问题反弹。

第五,实施激励制度。地方各级政府要对教育督导效果好的被督导单位和相关负责人进行表彰,并注重对教育督导工作的理解

八是夯实责任制。整合教育监管力量,建立教育监管与教育行政审批、处罚和执法联动机制。

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廉洁高效、专业技术人员结合的足够数量的检查员队伍。

问:督学是履行教育督导职责、发挥教育督导作用的根本保证。有什么措施来加强检查员的建设?

A:加强督学队伍建设,我们将着眼于新时期教育改革稳定发展的新要求,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湛、诚信高效、专业结合的督学队伍。

为此,意见提出了4个方面的改革措施——

一是充分匹配和加强各级检查人员。《意见》明确提出了国家督学的基本素质要求,即讲政治、敢于负责、懂教育。与此同时,视察员的人数也已明确界定。

第二是创新检查员的聘用方法。意见认为,要把教育督导职能与当前实际相结合,从长期未退休、身体健康的干部中,探索聘用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的督学,专门从事政务督导工作。从退休时间不长、身体健康的校长、教师和专家中,聘请了一批业务出色、工作敬业、具有多岗位经验的督学专门从事学校督导工作。

三是提高检查员的专业水平。一方面,要完善督导培训机制,制定培训计划,发布培训大纲,编写培训材料,将督导培训纳入教育管理干部培训计划,开展专业督导培训,扎实做好分类培训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检查人员的绩效考核,对认真履行职责、成绩显著的检查人员给予适当奖励,激发检查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优化队伍结构,逐步扩大专职监察员的比例,建立监察员退出机制。

第四,严格管理和监督教育督导小组。意见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建立本级教育督导机构的督导制度,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要加强对下级教育督导机构的督导,完善教育督导岗位的问责机制。[编辑:黄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