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国家象棋博弈”的关键时刻,地方政府应在就业、原材料、物流等环节上给予面具企业最大限度的支持,绝不能锁定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面具生产国和出口国,年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为什么面具仍然供不应求?
面膜制作完成后,需要7-15天进行分析和消毒。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中国面具的最大生产能力约为每天2000万个面具。然而,由于春节假期和疫情的影响,许多口罩企业的生产能力还没有完全释放。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郝福清表示,截至2月3日,全国22个重点省份的口罩产量已达到1486万只,其中11.6万只最为短缺。“总的来说,呼吸器的产量在上升,特别是医疗用N95呼吸器,这是第一线预防和治疗所急需的,被优先考虑,而且增长速度更快。”郝福清说。
一些企业也“转而”生产口罩。富士康宣布在深圳龙华园区首次引进医用口罩生产线,并于2月5日进行试生产,日产量为10万张口罩。比亚迪还宣布,它正在分配资源来设计和制造防护设备。预计该公司将在2月17日左右大规模生产口罩和消毒剂,到2月底,日产量将达到500万只。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委员会主席雷利民说,口罩有多种类型和规格,如医用口罩和民用口罩。虽然产品标准不同,但国内相当多的口罩生产企业都是民营中小微企业,甚至很多都是“一户一厂”的灵活形式。受疫情和节假日影响,这些小型和微型制造商的生产能力尚未完全释放,仍有很大的挖掘潜力的空间。
口罩需要一个从车间到使用者手中的过程。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刘敬珍在最近的一次媒体采访中表示,中国制造口罩的速度已经非常快,每个口罩只有0.5秒。然而,在生产面膜后,仍然有一个分析和消毒的过程,通常需要7-15天。
据报道,医用口罩在投放市场前需要用环氧乙烷消毒。消毒后,面罩上会残留环氧乙烷,这是一种有毒的致癌物质。残留的环氧乙烷必须通过分析方法释放,以满足安全含量标准。只有通过测试后,才能从工厂投放市场。“也就是说,新年第一天加班生产的那批口罩这两天可能刚上市。”刘敬珍说道。
“这些步骤完成后,工人才能来上班”
荆州严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该地区的老口罩企业,多次参与国家紧急救援的物资支持。自1月20日起,荆州四庄一直在加班加点地生产KN95口罩。然而,由于假期休息和流行病防治的需要,40至50名雇员滞留在其他地方,无法返回。只有80名员工参与生产,每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目前,KN95口罩日生产能力为60,000张/天,生产能力仅恢复到原来的60%。由于疫情严重,荆州许多社区被封锁,车辆必须有通行证才能通行,导致80名员工中的另外20人无法工作。对于真正需要重返工作岗位的企业,一些社区要求员工必须有健康证明才能外出工作。"只有在所有这些步骤完成后,工人们才能开始工作。"该公司负责人陈思敏说。
情不自禁,陈思敏不得不安排三辆有许可证的汽车每天接送员工上下班。“我们呼吁面具厂恢复生产和工作,但在乡镇一级许多没有实施。许多乡镇经理只是关上门,拒绝放手。说什么都没用。”雷利民说。
让陈思敏感到无助的是交通工具
2月5日前后,他们很难找到愿意去浙江带回一批原材料的司机。荆州市有关部门有一个很好的通行证,但当他们进入浙江时被拒绝。“对方说他们不认识我们的通行证,不允许我们离开高速公路。”没办法,她还找到了荆州市的相关部门,请求湖北省政府的帮助。她通过湖北省政府联系了浙江省有关部门,经过一些沟通和协调,她被释放了。当放行单到达时,卡车司机已经在浙江高速路口等了3天。当地政府想了很多办法,但都不能解决物流和运输问题。"每个人都不知道跨省的情况,也不知道对方是否认识我的通行证."
陈思敏还提到春节前他们向广东东莞的一家企业订购了2套面膜生产设备,但是厂家很久没有发货了。经过协调,2月7日只交付了一个面具。“制造商说物流不好,政府也要求他们尽可能不要出售设备。”
作为一个商业经营者,陈思敏最担心的是投入和产出。2月8日,当地政府要求,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疫情,员工必须集中居住和隔离,这意味着她所在工厂的40或50名员工每天必须花费2万元在光明酒店住宿。然而,他们生产的KN95口罩仍然是以前的3元一个口罩的价格,将由政府分配。
员工在假期工作要挣三倍的工资,晚上加班要加班工资,每天住宿费用10000元,原材料价格也上涨了,物流政策也日益改变。政府提供的补贴目前只有5000元。抚慰金,陈思敏坦率地说:“以前不存在的成本现在正在增加,以前的价格与现在的价格不可比,但现在不是计算金钱的时候。”
雷利民建议,在口罩供不应求、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的关键时刻,地方政府应从就业、原材料、物流等环节为口罩企业提供最大支持。他们绝对不应该坚持这个计划,而应该自己考虑。
中国青年报,中国Youth.com记者王林来源:中国青年报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