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隆冬时节,贵州省遵义市新浦新区夏紫镇南平村却充满活力。村民们正忙着在绿色蔬菜地里采摘蔬菜。
南平村距离夏紫镇政府约9公里。过去,没有村对村的道路,这使得交通不便和困难。村民大多种植传统作物,每亩收入不到2000元。一些村民放弃了土地,出去工作了。
近年来,南平村积极采取善用生活战胜贫困的政策,推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在促进人民收入和财富增长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9年12月底,南平村共有196户贫困家庭和647人脱贫。
"我过去种植水稻和玉米,但是我没有足够的食物."村民杨险飞站在村北端的荷花白菜地前告诉记者,“现在村里采用套种方式发展蔬菜种植。我种了12亩地,年收入在3万到4万元之间。2017年,我们家的五个成员通过种植蔬菜摆脱了贫困!”
霍永波,南平村党支部书记,说当他第一次来到南平村时,每个人都不明白建坝区发展蔬菜种植的必要性。全村人都在做思想工作,每个人都慢慢地开始支持和配合。目前,坝区有1420亩蔬菜基地,主要种植辣椒、荷花白等。蔬菜种植以“分支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运作,通过村庄和社区的交叉就业促进村庄和社区的融合霍永波表示,在销售方面,该村联系了销售平台和配送公司,按照“订单、订单和数量”进行销售。种植上实行高低套种,有效利用土地资源。
通过蔬菜种植等产业的发展,2019年南平村集体经济将积累30多万元,村内196户将办卡,贫困家庭将获得11万元以上的分红。乡镇农业产业发展分红28.11万元。一个贫穷的任翔家庭是红利的受益者之一。"去年,这个家庭获得了2026元的股息."一个任翔说。
从南平村委会开车到安任翔71岁的家需要20分钟。走进任翔的家,冰箱、饮水机、电饭锅、电磁炉等家电齐全。
“今年,我们要巩固工业发展基础,巩固扶贫成效,确保人民有事可做,有钱可赚,日子越好!”谈到这个村庄的未来发展,霍永波充满信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徐小燕黄俊义)[主编:元晶晶]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