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肆虐全国的新皇冠肺炎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预计第一季度乃至全年的经济运行都会受到负面影响,可能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有必要在原有逆周期调整的基础上做出决策。
果断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从以前确定的稳定中性取向微调到稳定宽松取向,采取有针对性的财政补贴等有力措施,对受影响较大的第三产业和小微民营企业给予有针对性的税收优惠,增加财政支出,扩大中央政府预算赤字比例,有针对性的信贷支持,包容性降息和降低标准等。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稳定经济主体预期,避免自我实现当前悲观的经济预期,通过稳健消费和投资的有力措施,实现稳定增长、生计甚至“六个稳定”。
稳定投资,稳定产业,实现经济稳定
很难准确评估新的皇冠肺炎疫情未来将如何发展,但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公众情绪仍十分焦虑的背景下,仍有必要对形势稍作认真估计。
从短期来看,疫情对第三产业和消费需求的影响较大,而对第二产业和投资需求的影响相对滞后。因此,更重要的是在投资结束时做出准确的努力,提前安排,以确保计划投资项目的顺利启动,减少疫情对投资的负面影响,从而稳定经济。
稳定的投资主要取决于财务实力。以疫情为契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继续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尽快明确中央财政赤字比例将从2019年的2.8%提高到3%。从结构上看,中央政府的扩张应优先,地方财政的扩张为辅。中央政府的扩张方向应是加大对公共卫生保健、受损产业补贴、劳动力再就业培训、小微民营企业减税和减费等方面的投资。与此同时,金融扩张的方向应该从基础设施投资转向鼓励私人投资。通过退税和补贴,一些财政资源应该直接返还给企业和个人,帮助居民和企业部门最大限度地修复已经脆弱的资产负债表,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投资和消费预期,增强私人投资的信心,刺激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在货币政策方面,除了向与防疫和控制有关的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信贷支持外,还应立即实行普遍降息和准降息措施。今后,根据疫情和经济运行的变化,可以考虑采取更多降低标准和利率的措施。
必须指出,政府不应采取强制性行政措施,要求金融机构增加对困难行业和小型微型企业的贷款。相反,应该采取更加市场化的措施,为一些历史经营业绩良好但受疫情影响短期现金流困难的企业提供中长期低息贷款,甚至无息贷款。它还应该保持银行间流动性宽松,引导市场利率和实际贷款利率下降。同时,财政部门可以合作为困难行业和企业贷款提供临时财政贴息。
就该行业而言,由于其不同的影响,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要么鼓励它加快发展,要么帮助它减轻负担,共同努力克服当前严重流行病的影响。
对于生物医学和科学研究开发企业,鉴于对其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迅速扩大,应鼓励它们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增加投资
根据流行病发展和随后工业复苏的一般规律,第二产业和投资的复苏相对较快和明显,而第三产业和相关消费的复苏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特别是考虑到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接近100万亿,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4%,下一步减少疫情的影响和损失应该把重点放在第三产业和消费上。可以考虑的政策措施包括:首先,为指定行业和特定地区发放消费券。鉴于今年一季度零售消费、交通运输、旅游、酒店、娱乐、餐饮等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我们可以尝试向上述特定行业和重点地区的特定居民发放消费券,如老年人、学龄前儿童、城乡低收入群体,以促进短期消费,帮助相关企业共同度过难关,尽快走出疫情阴影。
第二,在2019年的基础上,相关服务业的小微民营企业将继续适当增加减税、收费和定向补贴。随着这一流行病的蔓延,死亡率极高的小型和微型私营企业集团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因此,这些企业的增值税和所得税应在一年内减免,部分政府资金应减免,对一些有特殊困难的企业应给予一次性补贴,在社会保障、五险一金等领域给予优惠补贴。从而减轻企业的日常经营负担。
第三,鼓励创新商业模式,积极发展住宅经济,鼓励传统产业更新创新活力。可以预见,在创新技术手段的帮助下,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知识支付、冷链和无人机配送、无人零售、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移动电子商务、虚拟社交网络、直播视频广播、网络游戏、网络分流等在线住宅业务等新兴产业将迎来更加快速的发展。政策层面应侧重于支持这种创新型经济体的发展和演变。
第四,高度重视疫情对就业的影响,把稳定就业作为近期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投入更多的财力,除了加厚编织社会保障保护垫和保护网外,还要加大对新产业的劳动技能培训力度,如适应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需要,适应网络消费、网络服务和住宅经济,帮助因疫情影响而失业的劳动者获得足够的社会保障,甚至提供临时基本生活补贴,并尽最大努力安排他们尽快在现场找到再就业机会。同时,在确保疫情得到预防和控制的前提下,允许企业及时调整劳动制度,根据自身经营状况灵活确定就业政策,帮助企业渡过当前的难关。
第五,我们强烈建议并呼吁推迟金融市场,直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免给投资者和所有股东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疫情对投资者情绪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根据海外中国指数和香港金融市场最近的表现,开盘价大幅下跌将是一个很有可能的事件。
如果内地股市开盘过早,可能导致市场短期大幅下跌,并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在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轻率开放市场将对投资者和上市公司造成双重打击,既不必要,也不不负责任。为此,建议沪深交易所在根据疫情决定是否开放市场之前,至少推迟两周。(王军)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