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优质、特色、品牌食品产业的发展趋势已经展现在中国稳定的饭碗上。优质食品工程自2017年实施以来,已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投资超过75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近200亿元。全国规划和建设了8000多个优质食品项目。截至2019年底,已实施4 500多个项目,完成3 800多个项目。
各地以优质粮食工程为载体,抓住粮食产业核心竞争力,延伸产业链,升级价值链,构建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率,为粮食产业发展创造新优势。
“吉林大米”、“天府植物油”、“山西小米”、“荆楚大地”、“苏米”等粮油品牌迅速崛起,逐步解决了我国优质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优质食品工程的实施在过去三年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食品工业逐步走上了高质量的发展道路。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发展趋势已经出现,从而将国家粮食安全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我们必须坚持优质发展的目标,深入开展优质粮食工程,提高粮食产品的供给质量和流通效率,更好地满足人民对优质多种粮油产品的需求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说。
优质粮食工程落地
两年来,“广西香米”品牌在广西山区崛起,成为与吉林大米、山西小米、齐鲁粮油等粮食品牌享有同等声誉的国家名牌。广西粮食及物资储备局有关官员表示,基于区域形势和粮食资源优势,广西针对优质水稻产业化水平低、品牌建设滞后、种植品种复杂、无法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效益等“短板”,大力推进优质粮食工程。 并以“广西香稻”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为出发点,引导和带动农民调整和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带动一批粮食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努力建设广西1000亿元粮油产业,促进粮食产业优质发展。
优质粮食工程是实现粮食产业优质发展的有力载体。自2017年实施以来,已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投资超过75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近200亿元。全国规划和建设了8000多个优质食品项目。截至2019年底,已实施4 500多个项目,完成3 800多个项目。
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粮食质检体系建设和“中国粮油好”运动是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三大内容和重要起点。三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切联系。它们共同服务于粮食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为社会提供越来越多的优质粮食。
在产后食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整合了食品流通领域的现有资源,建设了一批专业化、经营性的产后食品服务中心。26个省计划建设5000多个产后食品服务中心,建成3000多个,规划配置60万个农民科学储粮粮仓,建成40多万个。为农民提供清洁、干燥、采购、储存、加工、销售和其他推广服务,在促进质量提高、粮食节约和减少损失以及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效益。
在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方面,围绕国家、省、市、县级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建设,监测覆盖率达到60%左右的产粮县目标。30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公司
推进粮食产业绿色转型“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是深化农业供给结构改革、提高绿色优质粮食有效供给、满足消费者需求升级、保障食品来源安全的重要手段。
“吉林大米”是吉林省大力打造的粮食区域知名公共品牌。这也是吉林省第一张闪亮的农业品牌名片。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官员表示,通过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将加快优质粮食、优质生产、优质收购、优质仓储、优质加工和优质营销的“五加联动”,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稻米产业链。全省大米平均价格一直高于全国最低收购价每斤0.10元以上。中高档大米产销100万吨,农民增收15亿元。
像吉林省一样,许多省份把优质粮食工程作为加快农业供给结构改革的重要平台和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有力载体,贯穿于粮食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优质粮源是粮食产业优质发展的基础。加快实施“优粮优产”,支持示范企业和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采取优质粮食订单、种植基地建设、土地托管和流转等多种方式,开展大规模集约化种植,实现绿色、优质、特色、品牌粮食生产。推进优质储粮,确保优质储粮质量,增强市场议价能力。提升粮食品质,大力发展绿色、营养、健康的粮油产品,增加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产品供应,提高供应质量。推进优粮优销,进一步拓展产销对接渠道。围绕“五优联动”,优质粮食工程推动粮食产业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说。
为粮食产业的发展创造新的优势。
粮食产业效率低、竞争力弱是影响当地抓粮积极性和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各地以优质粮食工程为载体,抓住粮食产业核心竞争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构建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率,为粮食产业发展创造新优势,实现粮食安全与现代高效农业的统一。
河南省漯河市位于粮食主产区和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粮食年产量180万吨。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通过吸引外资扩大粮食产业集群。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已达105家,加工转化率96%,主食产业化率60%,成为中国著名的食品城市。
国家食品和物资储备局局长表示,优质食品项目的目标是通过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三链协调”,创建一个从现场到餐桌的“产、购、储、销一体化”的食品产业链发展模式。支持和鼓励粮食龙头企业扩大绿色、优质、营养、健康粮油产品供应,加快一、二、三产业整合发展。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各地、各企业纷纷推进全产业链管理、深加工主导、贸易物流主导、主食产业化、粮食循环经济等方式,加快向行业中高端和链端延伸。依托企业人才战略和“产学研”的整合创新
优质粮食工程势头越来越好,成效不断显现,成效逐步扩大。今年是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关键一年。大多数项目将在今年取得成果,这也是成就将得到进一步强调的一年。如何进一步促进优质粮食工程的有效实施?
国家粮食局有关官员表示,要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创造性地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实施。我们要坚持边实施边总结、边探索边改进的原则,充分吸收基层实践的做法和经验,改进顶层设计,增强政策针对性,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地为基层实施留有余地,确保做好事,做好事。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切实监督,切实引导,看实效,确保全国各地的项目符合国家支持的方向,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严格落实事后监督,敢于行动,及时指出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立法改革。要坚持典型示范指导,不断扩大实施效果。
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工作,加强措施,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一是进一步扩大实施结果。我们将继续采取视频会议和在线监督项目库,以加强项目进度,加快项目实施,以取得成效。二是进一步加强示范和引导。我们将继续深入典型案例,适时召开全国优质食品工程现场会议,复制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更广泛发挥典型案例的引领作用。三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着力增加优质粮油产品供应,引领消费升级,实现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开展一系列科普宣传。第四,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坚持市场规律与政府引导和支持相结合,进一步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突出“三链协调”、“五优联动”,壮大一批优势和特色明显、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动力突出的企业,促进食品产业优质发展,加快食品产业强国建设,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农村振兴战略服务。[主编:田伯群]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