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金融资讯 > 正文

这一年“夜经济”火了,新“夜”态潜力持续释放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2-30 14:33:41

突然间,就像一个“夜”的春风,“夜经济”已经传遍了整个中国,“潜在的光明”成了一个热门话题。记者发现,在过去的一年里,随着新的“夜间”形势的不断出现和夜间服务保障的提高,许多城市正在进入“夜间经济”发展的“2.0版”。

《夜经济》着火了,《夜中国》在成都的“宽斋巷”点燃。人们一边享受火锅,一边欣赏精彩的川剧。在Xi的“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上,身着唐代女装的“真正不夜城”翩翩起舞,吸引游客驻足观看。长沙解放西路,“晚妆彩妆彩妆彩妆彩妆彩妆彩妆彩妆彩妆彩妆彩妆彩妆彩妆彩妆彩妆彩妆彩妆彩妆

滴滴数据显示,自今年以来,各大城市商圈对夜间出行的需求大幅飙升,平均夜间通话次数大幅上升。据上海商业发展研究中心监测,2019年上海购物节期间,全市100家重点商业企业实现收入188.61亿元,其中晚上7点以后的夜间营业额同比增长22.6%。

随着各种新“夜”模式的不断出现,许多城市逐渐摆脱了“夜经济”是餐饮和市区经济的传统观念,逐渐形成了购物、餐饮、住宿、文化、娱乐、健康和营养等多元化的夜消费市场。

灯光表演、音乐直播、沉浸式互动体验表演.随着新年的临近,北京各大商业圈陆续上演了一系列“开心果”的夜间文化活动。北京君悦大酒店副总经理孙楚云告诉记者,酒店将于31日联合推出“一年不眠”主题活动。消费者将能够参加室内寻宝游戏、音像嘉年华派对等体验项目。该店还将与化妆品品牌合作,全年为顾客定制化妆品。

漫步在上海徐汇区的“福格森巷”或“李永萍”,美术馆、花店、时装和客厅等特色商店与老城建筑融为一体。沿街的商店光线柔和,音乐舒缓。主题是“安静、优雅、柔软”的多格式复合“夜经济”,为都市人创造“慢生活”。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研究员

陈丽芬表示,随着全球对“夜间经济”理解的加深,许多不同的主题和独特的夜间经济模式出现了,供应方经常出现亮点。

拒绝“猫冬”和“夜市经济”在华北继续崛起。

由于气候、地理位置等原因,如何发展“夜经济”一度成为困扰许多北方城市的难题。记者最近走访了一些北方城市,发现虽然已经是隆冬时节,但全国各地的“夜间经济”发展却丝毫没有降温。

蜿蜒的山景,中国式的山建筑.今年11月,一座名为“这座山”的室内文化旅游小镇在长春揭幕。它可以吃东西、散步、拍照、看表演和制作手工艺品。一旦开放,这座山就成了市民打卡上班的“红色旅游胜地”。

长春居民吴女士告诉记者,前些年天气太冷,晚上她很少出门。自从“这里的山”开放以来,我和我的家人几乎每周来一次我从没想过我能在室内“旅行”。我可以同时吃、喝、玩和游泳,老人和孩子都喜欢来。“

长春这座山旅游业务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鲁邢燕表示,自开业以来的三个月里,“这座山”工作日和周末的平均日客流量分别达到1.5万人次和3.5万人次,其中一半以上在夜间。

熟练地写“冷”文章可以把缺点变成优点。进入冬季,许多北方地区依靠冰雪资源发展夜间经济。哈尔滨要建设冰雪“玻璃城”;沈阳举办“灯雪节”和“冰上龙舟赛”等活动。乌鲁木齐推出“滑雪夜市”和“滑雪温泉”等特色夜间旅游产品

火热的“夜间经济”对这座城市的治理能力构成了巨大考验。如何解决普通人晚上外出的“烦恼”?记者的调查发现,在过去的一年里,各地不断提高城市的服务保障,夜间管理变得越来越细致周到。

沈阳在12月启动了动态公交服务项目“滴滴公交”,将传统公交和共享公交结合起来。公共汽车不需要在固定的车站运行,以满足市民夜间方便出行的需要。长沙市天心区设立了夜间经济服务中心。通过建立“夜间管家”和开通“夜间经济”公共服务热线,及时协调处理各种问题,为夜间消费活动提供保障.

政府“努力工作”提供优质服务,企业也在积极行动。在上海静安区大沽路,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名商人聚集在不到500米的街道上。在过去,由于商业和居住之间的紧张关系,这里的投诉数量最多超过100起。在关键时刻,商家成立“自治委员会”来制定惯例和自我管理,并有意识地在每天晚上11点结束对外定位,以减少噪音,成为和谐的商住关系的典范。

上海商业经济协会会长齐小斋指出,随着一些城市“夜经济”发展到2.0版,“夜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为了刺激消费,也代表了城市夜生活的文化和魅力。在鼓励更多新的夜间商业形式的同时,也有必要改善配套设施,平衡人们的需求,并注重创造一个新的夜间经济地标,形成工业生态。[编辑:元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