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完善区域政策和空间布局,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为国家高质量发展建设新的动力源。特别指出,应促进京津冀协调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及海湾地区建设,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稳步推进熊安新区建设,实施长江经济带共同保护措施,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优质发展。
围绕区域经济的一系列表述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相关专家指出,区域协调发展是整体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促进优势互补,加快形成几个新的动力源,带动国家高质量发展,缩小地区差距,促进相对平衡,将是明年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向。
创建世界一流的创新平台和增长极
创建世界一流的创新平台和增长极。为什么是北京、天津、河北、长江三角洲、广东、香港、澳门和海湾?
南京大学长江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志彪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这三个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明星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海湾地区产业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完善、人力资源丰富、创新动力充足、城市化水平高,是中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在区域一体化政策的推动下,这三个地区初步走上了高质量的发展轨道,创新要素快速积累,新兴主导产业快速发展,有资格成长为世界级的创新平台和增长极。
要成为世界级的创新平台和增长极,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哪里?刘志彪认为,第一步是创新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打破资源流动壁垒,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集中优势领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第二,要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科技创新和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前沿继续成长。他还强调,这三个地区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鼓励沿海和长江下游制造业向长江流域中西部转移,而不是鼓励向外转移,是促进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的重要选择。”长江和黄河是中国最重要的两条河流。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超过40%。黄河流域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表示,在中国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对一体化发展的需求非常迫切。
如何实现同步开发和保护?张建平表示:“目前,国家致力于从规划层面整合多项法规,将主要功能区的分区与国家中长期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具体规划相结合,形成新时期的土地空间发展规划。这样的整合,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可以把每一个规划理念和产业布局、城市布局、项目发展规划
近年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已成为区域发展的热点话题。此前,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提出未来中国将建立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引领区域发展的新模式,以促进区域板块之间的整合和互动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要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综合承载力。
“改革开放40年来,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进程表明,中心城市在促进地区整体发展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城市的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所形成的规模优势、经济效益、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对促进整体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作用,能够有效降低社会发展成本。”张剑平说道。他分析说,在未来进一步城市化的过程中,大部分中心城市的规模预计将进一步扩大,产业集聚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对区域和国家整体发展的带动作用将继续增强。
刘志彪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重点是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综合承载能力。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和载体。如何顺应这一趋势,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辐射带的驱动力?必须努力提高中心城市和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为各种因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集聚创造条件。
我们的记者许佩榆·[编辑:苏·余一]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