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12月25日电(记者王菲)安徽省近日针对市场门槛低、基数大、食品安全隐患多的情况,出台了小型食品作坊改造升级实施方案。安徽省按照“一批整治、一批规范、一批升级”的总体思路,通过3年(2020-2022年)的整治升级,努力提高小食品作坊的食品安全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打造一批小食品作坊“示范集中区”,确保老百姓的安全。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谢阳表示,安徽省将制定“示范食品小作坊”认定标准,选择一些基础条件较好、产品质量较高、发展意愿较强的食品小作坊,引导它们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优化生产流程、规范生产流程,积极培育一批示范食品小作坊,发挥“示范学生”的示范作用。
根据实施计划,到2020年6月,全省小作坊注册率将达到100%。到2020年底,该省将有不少于100个示范食品车间。到2021年底,将有不少于200个小作坊种植示范食品。到2022年底,每个设区的市将有不少于300个示范食品车间和不少于1个示范食品车间集中加工区。
小型食品作坊是指生产加工场所固定、员工人数少、生产加工规模小、生产条件和工艺简单、生产加工传统特色食品的生产者。正常情况下,员工人数不超过20人或年营业收入不超过300万元。小型食品作坊在继承传统食品文化、扩大就业和丰富人民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其低产值和低税收,许多地方没有促进其作为一个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许多小型食品车间由于点分散、面广,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谢阳表示,在规范管理的同时,安徽将加大对食品小作坊行业的支持力度。市场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协调合作,深入挖掘小食品作坊品牌所蕴含的非物质文化内涵、传统技能等非物质文化内涵,积极组织制定与传统特色食品相关的地方标准,支持小食品作坊品牌参与各类展览和文化交流,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推进超市、高速公路、机场、旅游景点引入地方特色品牌食品小作坊,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特色品牌食品小作坊网络营销。[编辑:李苏遇]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