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将有2.4亿单身成年人。根据阿里巴巴2017年发布的《中国空巢青年图鉴》,中国的“空巢青年”群体已经超过5亿人。如果把30 -45岁的单身群体包括在内,中国年轻单身人口的比例似乎更高。
消费市场上的金矿
人口结构的变化将不可避免地推动需求水平的变化,例如,当出生率特别高时,将会出现婴儿经济;当老龄化严重时,经济就会老龄化。随着单一经济的出现,日本管理科学家大前研一(Kenichi Ohmae)将“单一经济”视为消费市场的金矿。
作为一个单一的群体,没有孩子的教育支出,甚至没有买房的压力。自然,它在个人消费支出上更加自由和自然。然而,最终决定单身人士消费能力的可能是财政收入。郭进证券在一项调查中发现,一线城市单身消费者的月收入相对较高,在1万至2万元之间。随着城市阶层的减少,收入在3000元到6000元之间的比例越来越大。总的来说,6000元到8000元的月收入可能是大多数1985-1995年出生的单身年轻人更准确的收入。当然,对许多年轻单身人士来说,多花钱少花钱可能不成问题。根据数据,在一、新的一线和二线城市,40%的单身青年被月光照亮,而在四、五线城市,76%的单身青年被月光照亮。另一份《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在目前国内信用卡持有者中,90后和00后的比例高达67.86%,更多单身年轻人也通过柏华和白条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借钱消费。
个性化消费模式
“我吃,旅游,到处走走停停,自己读,写,说,自己说”,就像《叶子》中的几句歌词,“一个人”产品已经成为当今单一经济的标准。数据显示,2018年,微型微波炉和微型洗衣机的数量分别增加了973%和630%,而180升或以下的微型冰箱的数量增加了33.33%。据淘宝电影与灯塔专业版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近30%的95后购买了“单程票”观看电影,一线城市的“单程票”观看率达到34%。不仅如此,今年,仅携程就有48%的人报告集体旅行,大大超过了报告集体旅行的夫妇的增长率。
与“一人”产品无缝连接的是商家创造的“一人”消费场景,如一人吃喝的“单人桌”、一人唱歌的“迷你KTV”、一人享受的“迷你水疗”等。此外,壳牌发布的《单身租客调查报告》显示,对于70%以上的单身租户来说,一些国内房地产开发商已经开发出了约10平方米的“超迷你”单身公寓,甚至一些深圳商家也推出了6平方米的精装超小型公寓。
与比自己年长或已婚的人相比,许多年轻的单身人士花在家务上的时间要少得多。即使是绝大多数人也不喜欢亲自烹饪或者根本不会烹饪。此外,单独烹饪和单独进食的成本效益不高。因此,把钱花在方便和时间上的“懒惰经济”很受欢迎。统计显示,去年美国外卖总销售额达到2828亿元,同比增长65.3%。其中,20-30岁的人占订单量的65%,一人外卖消费成为主流。虽然支持一半的送货量,但单身人士也推动便利店在离家近的地方以高质量控制连续三年增长30%以上。此外,为单身人士提供服装搭配和居家服务的新服务企业如金一盒、秘密盒幻想曲、abox1盒等陆续涌现。
然而,张开嘴吃东西,伸手拿衣服并不意味着单身的人会把他们的生活想法给别人。相反,他们更注重自我消费价值的存在,强调自己的消费体验。正因为如此,“自我愉悦的消费”在单身人群中变得越来越普遍。据统计,一线和新建一线城市单身人士的化妆品费用占总费用的5%-7%
事实上,单身有无穷的便利,只要按下手机就可以满足。然而,在自由翱翔和自由排空之后,孤独常常不请自来。因此,单身人士花钱维持生计的“伴随经济”也随之而来。《2019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19年中国城镇宠物(犬猫)消费总量将达到2024亿元,同比增长18.5%,近三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20%。值得注意的是,32.5%的宠物主人是单身,50.1%的人视宠物为亲戚。受此影响,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宠物产业链,从上游的宠物养殖到中游的宠物食品和日用品供应,再到下游的宠物医疗、美容、培训和保险。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服务如聊天、玩游戏、互道晚安和吃饭正在兴起。根据淘宝网的大数据,平均每天有1000人在淘宝网上寻找“伴侣”,包括起床、说晚安、督促睡眠、寻求安慰和发送祝福。高达65%的情感虚拟商品订单来自未婚顾客。即使是可以放置情感和替代感的商品,如盲盒,也会作为“伴侣”进入单身年轻人的生活。
有效的鼓励和积极的引导
越来越多的年轻单身群体正在成为中国未来消费趋势的风向标,单身经济将进一步增强其对整体经济的赋权。因此,研究未来单一经济消费的新趋势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年轻的单身人士不仅是国内的主要消费者,也是主流的网络消费者。因此,需要采取全方位措施保护这一强大的消费者力量,包括加强电子商务平台的法律责任,同时加大对假冒伪劣网上购物产品的打击力度,建立并实施网上购物产品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将行业协会的监管职能从线下延伸到网上,为同行和消费者创造举报渠道和激励机制。
我们还应该看到,作为意识形态演变的标志,公众给予单身人士前所未有的认可和宽容,特别是那些积极单身的年轻人。作为个人选择,单身是好的,但是在社会主流的价值环境中,单身是一种不应该提倡的生活方式。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中指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其中本我和超我是无意识的,但超我在考虑问题时表现出更多的行为选择利他主义,而本我则完全相反。对于单身人士来说,目前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自我认同的,即无意识的,这不仅需要自我意识的压制和矫正,还需要公众和媒体的引导和舆论的牵引。
令人高兴的是,58个城市发布的《2019职场单身人才调研报告》数据显示,60.4%的单身人士仍然期待美好的爱情,甚至自愿选择单身的年轻人也可能改变主意,加入未来择偶行列。在这方面,有必要通过政策机制积极引导单身人士的交流和亲社会行为,如在职业养老金和养老保险方面增加对年轻人的优惠支持,最大限度地消除影响婚姻的金融恐慌心理,并为年轻家庭的生育和抚养费用建立社会补偿机制。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彻底消除就业和职业安排中对妇女的各种隐性歧视,并为已婚妇女提供稳定和平稳的工资和晋升渠道。
张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编辑33,360田伯群]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