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重点,补短板,补强补弱,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直到专家学者深入分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完成,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一年。面对国内外风险和挑战不断上升的复杂形势,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把握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总体趋势,确定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专家一致同意,要全面落实会议的战略部署和任务安排,促进全面稳定增长,推进改革,调整结构,造福民生,防范风险,保持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范围内,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全面完成。
保持世界稳定,保持经济在合理的范围内运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辉指出,这次会议并没有过多强调经济增长,而是更加关注经济发展质量,强调要牢牢落实五个新的发展理念,更加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结构优化、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中的风险防范。
会议指出,为了实现明年的预期目标,我们应该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进、稳中求进的政策框架。“稳定这个词反映了中国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一方面,稳定是前提和基础。完善和加强“六个稳定”措施,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范围内。另一方面,要坚持稳中求进,在科学稳妥把握宏观政策反周期调整的基础上,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通过改革,我们将突破各种制度障碍,激活潜在的发展潜力,继续推动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中国政策科学研究协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指出。
会议提出,必须从系统论的角度优化经济治理模式,强化整体观念,寻求多重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由于一些改革措施实施中存在不协调问题,整体效果受到削弱和制约,推进改革的难度加大。因此,要改进经济工作方法,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和改革措施的系统性、协调性和有效性,完善财政、货币、就业等政策的协调和传导机制,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执政效能。”黄群辉指出。
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结束的一年。这是要实现的第一个世纪目标。“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非常重要。当前,我国面临许多困难,但我们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具有良好的持续增长基础和条件,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经济稳定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信心,取得积极进展,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张立群说。
“两个轮子”,创新驱动与改革开放齐头并进。
挑战和机遇总是并存的。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结构性、体制性和周期性问题交织在一起。“三相叠加”效应继续加深,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世界经济增长继续放缓,全球动荡和风险点的来源大幅增加。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
“持续创新和竞争力提高的驱动力最终取决于刺激创新主体活力的改革。”钟茂初说,总而言之,一是通过改革形成有效的制度和机制来刺激企业创新和科技人员创新;二是通过改革,有效鼓励企业协同创新发展,形成基础产业能力,推动新技术产业的形成或具有国际竞争力和主导作用的现有产业升级。第三,通过改革,发现和探索新的市场需求,刺激新兴企业和产业的增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第四,通过改革,企业可以降低制度成本,突破创新发展障碍,挖掘现有资源,为产业创新提供必要动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延生表示,制度创新将推动科技创新,推动新老动能、新老结构和新老模式的转化,这将成为2020年的优先事项之一。这就要求提高创新链的整体效率和水平,创新链包括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和实验研究,发展全方位的国际合作,为加快全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创造创新环境,促进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吴健表示,要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跨区域协调,依靠创新链升级产业链,优化产业链周围的创新链,促进两者之间的准确对接,打造以产业链为基础、创新链为主导的产业升级版。
只有改革者进步,只有革新者强大,只有改革者获胜。最近,中国继续深化“去监管化”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将重点放在难点和痛点上,使企业能够专注于创新而不分心。徐洪才说,要打破某些行业的垄断,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调动私人投资和外国投资的积极性。
保障民生,让更多人从发展成果中受益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会议提出了就业、社会保障、扶贫、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涉及人民生活方方面面的难点和重点工作,为进一步满足人民需求、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指明了方向。
会议建议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重点关注重点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得到动态清理。
根据北京大学中国职业学院院长陈愉的说法,就业是最大的谋生手段。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会议就稳定就业发表了更全面的声明。它不仅强调就业总数不会减少,而且强调就业结构和质量的改善。这表明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对未来就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要着力加强就业与产业结构的协调与合作,通过改善劳动关系、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进一步提高人民的就业质量。
在养老金和社会保障方面,会议建议满足基本生活底线,以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支付,并加快国家养老金保险计划。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炳文分析说,多年后再次提出“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近年来,深度
关于会议提出的建立一个及时监测和援助返回贫困人口和新兴贫困人口的机制的建议,张琦指出,在消除贫困的最关键的最后阶段,有必要确保及时完成目标以及消除贫困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有必要建立一种机制来防止重新陷入贫困,例如充分利用资金和保险等金融工具,加强对商业行业的支持,并为穷人的重新安置作出后续就业安排。
(本报记者文远、刘坤、陆元珍)[主编33,360田伯群]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