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金融资讯 > 正文

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应该怎么干?聆听来自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的声音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1-06 09:51:39

新华社济南11月3日问:公司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应该做什么?听听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论坛的声音

新华社记者王曦,肖海川,陈瑜

微对象是动态的,高质量的开发是唯一的活性水。

您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面对工业变革与中国经济转型的历史融合,企业应如何应对新挑战并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济南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论坛”上,行业专家和工商界代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坚定信心,面对鸿沟

前三季度,GDP增长6.2%,消费贡献率超过60%,全年新增就业目标基本完成……中国经济“三季度报告”继续显示出趋势稳定。

许多代表认为,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也面临压力,但“大批量,稳定经济”和“规模经济效应”的优势更加明显,有效抵御外部冲击和经济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我的研究中,我发现即使在较发达的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基础设施和其他地区仍需要加强。”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认为,中国经济有很大的调整空间和基础设施。在其他领域的投资将推动汽车和工程机械等行业的复苏。

“回想起来,我们实际上做了三件事:干部可以上下车,员工可以上下车,员工可以赚高收入或低收入。”谭旭光激动地说,许多改革都是容易的,但敢于不做或不做是关键。

如今,潍柴已成为全球第一线的发动机制造商;以潍柴为基地的山东重工集团的年产销量是全球最高的。谭旭光已经成为“山东省重工业的负责人”,但他仍然感到,在步入宽松之时,它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改革,坚定不移地“走出去”,坚定不移地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私营企业会发生什么变化?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李兆谦说,既要改革企业创新模式,又要改革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一些民营企业仍沿用传统的父亲式决策方法和家族管理模式。为了实现从大到强的突破,民营企业必须突破治理方法的迭代更新,促进产权多元化和组织管理扁平化。营销渠道联网,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李兆谦说。

改革是一个由内而外的巨大变化,外部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但自我加压更为关键。

“早期改革是主动的,后期改革肯定是被动的。”论坛上的许多企业家说,如果他们不想被市场的快速变化所淘汰,就必须采取准企业的方向,坚持改革创新,发现市场的不确定性。企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改善创新并释放发展潜力

在京沪高铁上,以每分钟350公里的速度迅速恢复了“复兴”。今天,从北京出发,这条高速火车可以在半天之内到达全国54个城市。技术创新使高铁“中国名片”更加耀眼。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拥有完整的轨道交通设备产品线,可以满足世界上不同型号,不同系统,不同体积和不同环境的要求。”中国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华龙。

他说,今年上半年,中国中车开始创建世界一流的模范企业,并正在大力推进“十大转型”。其中,技术创新将由运行方式,运行方式和运行方式转变。

企业是市场的支柱,也应该是技术创新的支柱。为了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必须引导各种创新要素,如资金和技术,聚集企业。

“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需要金融结构和金融能力的支持。”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陈思清表示,有必要深化金融供给方的结构改革,促进金融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创新发展的“动能”是转变为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潜在能量”。

据他介绍,截至今年9月底,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为1.42万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贷款占46%。

与会的企业家认为,尽管在新一代信息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中国公司已经开始具有一定优势,但总的来说,他们需要加快向产业链高端的转移,并打破某些企业现有的整合创新。原始创新很少,商业模式创新很多,技术创新更少,要点突破更多,表面上没有什么改进。

“我们必须加快核心技术领域的研究,积极引领技术变革,善于利用传统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努力在全球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上建设优秀企业。 ”。李兆谦说。 [编辑: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