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务院发布了《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这不仅是整个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进一步巩固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有力行动。
减税减费是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关键词之一。自今年1月1日起,微企业的包容性减税和个人所得税特别附加减免政策已正式实施。从那以后,还出台了深化增值税改革,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等政策,减税减税规模空前。
今年前八个月,全国累计新增减税和减税超过1.5万亿元,促进了企业减负,居民收入和就业,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对套期保值产生了下行压力。经济。维持经济运行在合理范围内发挥了重要的支持作用。”据测算,全年税收减免总额将超过2万亿元。
税费的调整与政府的财政收入密切相关。大规模减税和减费的最直接影响是政府“钱袋”的“减法”。同时,各级政府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责任也在增加。这给政府收支平衡带来了很大压力,特别是对于那些财政困难的地方政府而言。毫无疑问,有必要压缩总支出,但有必要通过为地方政府提供“能源”并提高其应对减税和减税的能力来深化财政和税制的改革。
我们应该意识到,实施更大幅度的减税和减费措施是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调整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是实施减免税政策的重要保证。这项计划的出台将有助于减税和减费的根源和可持续实施,并继续向市场释放红利,进一步激活市场参与者的活力,增强经济对这一趋势的信心。从这个意义上讲,中部地区收入分配的改革将在“放心”市场方面发挥作用。
同时,该方案着重于合理化中部和中部地区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并引入了增值税“五分五”稳定比例,增值税退税的调整和完善。共享机制,搬迁后消费税征收,地方划定等改革。这一系列措施无异于“强心剂”,可以稳定当地的收入预期,扩大当地的税收来源,增强当地的金融“造血”功能。
中央政府的收入分配处于财税体制改革的深水区。该计划的出台,为全面深化改革释放了积极信号。但是,财税体制的改革还远远没有结束。例如,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效率,逐步完善地方税制,都是进一步改革的方向。经过锤打和锤打,蹄稳定且稳定,这是成功的。这是改革和方法论的认识论。对于中国经济而言,经过多年的试验和测试,改革的动力和创新的动力是我们能够“独享风景”的宝贵经验。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家毛同辉)[编辑:郭泽华]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