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程浩)近年来,“金融技术”已成为金融业和IT业的热门词。但是,什么样的产品可以称为“金融技术产品”从来没有权威。昨天,市场监督管理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在《金融科技产品认证目录(第一批)》上发布了公告《金融科技产品认证规则》,该公告为“金融技术产品”提供了权威的认证标准。
公告指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第《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号精神(国发〔2018〕3号),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支付技术产品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国家认证联盟〔2017〕)要求更好地满足金融业发展和监管的要求,第91号)和第《关于加强支付技术产品标准实施与安全管理的通知》号(银发[2017]]号实施)。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将支付技术产品认证扩展到金融技术产品认证,确定《金融科技产品认证目录(第一批)》并制定了《金融科技产品认证规则》。
此版本《金融科技产品认证目录(第一批)》显示,共有11种类型的金融技术产品,即客户端软件,安全芯片,安全载体,嵌入式应用软件,银行卡ATM(ATM)终端和支付销售点(POS)。终端,移动终端可信执行环境(TEE),可信应用程序(TA),条形码支付接受终端(包括显示设备,扫描代码设备),声纹识别系统和云计算平台。
对于每个类别,目录还提供了产品范围的描述。例如,安全载体是指基于安全芯片操作的安全单元以及承载安全单元的介质,例如移动电话支持的SIM卡,SD卡,eSE,inSE等。付款服务。云计算平台包括由金融行业构建的私有云,由金融机构共享的自运营,自运行和组云。 [编辑:张亦凡]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