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消费超过2万亿,彰显了中国的经济传统
■编辑
今年的国庆假期数据是一面镜子,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度和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
今年国庆长假,许多消费者数据创下新高。据介绍,10月1日至7日,国内旅游总收入近6500亿元,同比增长8.47%;国庆票房约为45亿元,同比增长120.9%。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2万亿元。同比增长8.5%;银联网络交易总额达到2.03万亿元,同比增长28.4%,其中前六天的总消费量超过了去年黄金周的七天。
由于统计口径和统计范围的差异和交叉,不能简单地增加总消费支出。考虑到国内消费支付方式主要以电子支付为主,银联在线交易总额超过2万亿元,相对代表了国庆假期消费的增长。
目前,仅从各项数据同比增长来看,今年的国庆假期消费无疑可以说是“爆炸性的”。由此,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经济的深度。
首先看一下消费能力。按照今年社会零售总额40万亿元的预期,全国7天假日消费约占5%。换句话说,利用国庆节的7天消费支出,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可以在140天之内达到。如果把今年国庆节的7天消费与去年的90万亿元相比,这7天的消费就可占去年GDP的2.2%。
再次查看消费者项目。旅游业的收入不错,国庆节的票房不错,零售和餐饮业的销售额也不错,这些并不是全部消费。应该指出的是,教育,医疗和养老金的支出不包括在社会商品的零售总额中。教育,医疗和老年消费是国内消费支出的“大项目”。即使在支付了“大宗商品”之后,国庆节的消费仍然可以增长8%以上,这充分表明中国的消费市场仍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如果教育,医疗保健和养老金等主要消费领域可以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并在经济内部形成良性循环,则可以更好地减少经济运营对外部环境的依赖。从本质上讲,正是中国经济的“内生能力”促进了长期假日消费的普及。
今年,尽管一些行业的挑战由于外部环境而增加,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上半年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超过了GDP增长率,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钱袋仍在增长,这为长期消费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革新消费场景之外,消费市场的供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并且为消费增长起到了“开源”的作用。今年出国旅游,市场显示出从一线和二线城市下沉的迹象。国内消费者在传统的旅游景点和路线之外还有新的选择,从而带动了假日经济的繁荣。
当然,客观上,国内风景名胜区价格体系调整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也促进了海外旅游者回国的势头。一方面,许多著名景点降低了价格,高端消费者的供应增加了,吸引了国内消费者。另一方面,一些原始的海外旅游热线已经进行了调整,使更多的游客可以选择在家消费。
简而言之,从整体角度来看,国庆假期如此受欢迎的原因无非是中国经济相对稳定的基本面以及市场参与者的灵活调整。尽管国内和国际经济环境面临一些变数,但国内消费容量和消费市场的前景仍然广阔,这无疑是事实。
全国消费者的假期数据达到了新高,这证明中国经济仍然健康。与十多年前相比,长假经济在消费规模,消费结构和消费质量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这表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也印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实际数据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前景,凸显了中国经济未来的信心。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