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北京,9月24日(记者成春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24日发布《2019年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报告》指出,中国目前的消费理财率很低,将近40%的成年人仍然从未获得过消费金融服务。消费金融可以扩大内需以带动消费,并且在未来五年中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表中的消费金融可能占信贷总额的25%。
近年来,中国的消费金融发展迅速,信贷结构得到优化。它已经基于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平台,为不同群体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消费者金融服务系统。
报告指出,消费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在满足消费者金融需求,促进消费升级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需要规范的问题。
主要存在四个问题:首先,消费金融领域的结构性失衡仍然存在。中国消费者金融的总体覆盖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而长尾客户的覆盖率仍然不足。第二,传统商业银行。信贷模式受到信贷成本高和信贷不足的制约,制约了消费金融的发展。第三,由于信用体系不完善,竞争加剧,长期信用问题仍然存在。近年来,消费者金融违规行为向住房市场和其他投资渠道转移的现象更加突出。第四,需要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
报告称,自2017年以来,随着消费金融业的监管,消费金融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中也发挥了相当积极的作用。首先,信贷消费和信贷业务将有助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第二,消费金融将增加耐久消费品的消费,有助于促进消费升级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第三,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该开发有效地覆盖了长尾客户群并实行了包容性融资。第四,消费金融的发展可以帮助建立信贷体系,改善金融基础设施。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说,传统的信贷模式信贷成本高,缺乏信贷,这限制了传统金融机构的长期拥挤。在发达国家,超过80%的成年人可以从银行获得消费者金融服务,而在中国,这一比例仅为40%。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通过移动支付,大数据等技术,为中国数亿“白贷家庭”建立了数字信用,突破了传统信用模式的瓶颈,从而提高了整体消费金融的获取率。
蚂蚁金服研究院副院长乔明介绍,蚂蚁金服的消费金融服务有效缓解了低成本城市消费金融服务的低获取率,并释放了以下三个城市的消费。能力。在2018年,三线以下城市的花园消费量增长了16%-20%。 “在中国的2018年城市中,人均互联网消费贷款越高,人均网络消费就越高,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5。”
报告预计,我国消费金融行业仍会有五年以上的高速成长期,预计表内消费金融占总信贷规模有可能突破25%以上。但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监管环境将日趋严格,整个消费金融行业的运营会越来越规范。
“消费金融行业未来规范的重点将集中在完善监管政策、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加强行业信息共享、防范金融科技滥用、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完善多层次信用体系等方面。”报告认为,消费金融机构未来创新应在监管合规的前提下,深挖有效消费场景,构建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充分运用金融科技,使消费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 (完)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