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努尔苏丹9月24日财经观察:从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可以看到,中哈之间的金融合作是深入而实际的
新华社记者任军张继业
哈萨克斯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从中国向西延伸的第一站,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第一站。在中哈合作项目取得丰硕成果之际,两国金融合作得到了深入发展,深层次股权合作得到了持续推进。人民币支持的“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突破,帮助“一带一路”项目进一步扎根和深化。得到它了。
托卡耶夫总统本月访华时,中哈两国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将扩大金融领域合作,支持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并鼓励金融机构和双方。深化合作,扩大本币结算在贸易,投资和融资中的使用规模,创新融资和担保方式,利用各种投资平台,抓好投资贷款。
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由哈萨克斯坦第一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Nazarbayev)创立,旨在建立中亚领先的金融服务平台。入驻企业将获得50年的税收优惠,并在签证和劳务方面享有便利的条件。
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总裁克里姆别托夫(Krembetov)担任哈萨克斯坦银行行长。金融中心负责人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为哈萨克斯坦与中国之间的产业和金融合作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是发展的优先方向。中心。为此,中心设立了“一带一路”办公室,研究如何与市场机构合作,开发适合该项目的投资和融资模式。
阿斯塔纳国际交易所是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股东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丝路基金。此次交流也是中哈能力合作55个示范项目之一。该交易所副总经理万建强说:“以前,中哈合作一直停留在业务层面,并进行了一些贷款投资。但是,建立重要的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平台,如国际交易所,是一个里程碑。两国之间的金融合作。”
作为支持人民币“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项创新措施,阿斯塔纳国际交易所推出了“一带一路”。其主要特征主要是基于人民币计价的交易产品,通过股票,债券和其他金融服务。这些产品在“一带一路”倡议,“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项目,中哈能力合作项目和哈萨克斯坦私有化项目的框架下提供支持。相应的股票和债券有望在2020年在阿斯塔纳国际交易所上市。
万建强说,哈方十分关注本国基础设施建设、产能提升及新兴产业发展。中哈两国经济互补性很强,近年来双方经贸往来密切、产能合作不断推进。“基于现有中哈合作的紧密性、广阔的合作前景和双方对本币使用的鼓励和支持,我们坚信未来人民币在哈萨克斯坦有着非常好的使用前景。”
自2018年1月开始运行以来,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已和中国金融机构建立广泛合作关系。中心与中国证监会、中国银保监会签署监管备忘录,并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丝路基金、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信银行、中信证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中国建设银行阿斯塔纳分行已在金融中心注册并于9月23日正式开业,成为首家在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设立一级经营机构的中资商业银行。除跨境人民币项下的购售、结算、存款、信贷等业务,建行阿斯塔纳分行将适时开展人民币资本市场相关业务,为有人民币投资意向的客户提供投资产品,丰富境外人民币投资渠道。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是首家进驻金融中心的国际金融机构,已累计在哈支持油气、矿产、电力、化工、电信、金融、跨境基础设施等领域项目30余个。
中信银行子行阿尔金银行于2018年在金融中心注册分支机构,成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间接参与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从监管机构、政策性银行、开发性银行到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从证券交易所到券商,中哈两国金融合作不断深入,为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和“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注入动力。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