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金融资讯 > 正文

这个日本男人,想用建筑作品对抗日本传统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9-26 12:47:16

《安藤忠雄:肉体、旅行与建筑》

《中国新闻周刊》/张峰

从2019.9.23起,总计917《中国新闻周刊》

当您参观大阪的司马辽太郎纪念馆时,最强烈的感觉是这本书的震撼。U194P4T47D45283F978DT20190923164708.jpg

记者福田鼎义进入历史写作领域,并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司马L太郎”,向司马迁表示敬意,称它与司马迁“相距甚远”,而“ iao”本身具有广阔的历史。含义。他自己的著作的确是浩瀚的,而他的5万本书集则是又一部浩大的著作。最终,他被纪念堂安藤忠雄的设计师放在墙上。书墙直奔天空,每本书的封面都面向游客,而不是像图书馆藏书一样露出书脊。

东京都安藤市与芋头太郎相同。有一天,他在书店里看到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作品《走向新建筑》,这实在令人震惊。如果您没有钱可买,请每天下班后去观察它,然后将其隐藏在堆的底部,然后在第二天进行查找。

弟弟成为一名拳击手,安藤忠雄(Tadao Ando)也学习拳击,打泰国拳击,并去了泰国参加比赛。那时他每月减掉6公斤,并保持63公斤的体重。这位拳击手的经历使他感到死亡的气息,并让他知道如何疯狂生活。然后他的生活一直在不停地运转,一直到他离开新世界。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中有一句话影响了安藤忠雄(Tadao Ando)的生活:“年轻时代的旅行具有深远的意义。”这句话虽然平淡无奇,但却是安藤忠雄的“生命咒语”。 “他决心成为一名建筑师,他拼命为省钱而环顾世界。他到巴黎第一站去看望勒·柯布西耶。一个名不详的年轻人肯定不可能看到更重要的是,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在安藤忠雄(Tadao Ando)乘船到达欧洲之前就去世了。

那是1960年代。上帝实际上关心所有努力奋斗的人。安藤忠雄(Tadao Ando)在巴黎的时候,就是在1968年赶上了法国学生运动。尽管他饿了,他还是走上街头,像年轻的法国人一样扔石头。一位审慎的日本青年在追求建筑传统时无意间追随了西方世界的叛逆潮流。因此,除了建筑作品外,阅读安藤忠雄的书,你会发现他是一位至关重要的知识分子。他对日本城市的现状非常不满意,并对“现代性”持怀疑态度。他想利用自己的建筑实践来改变世界。

从目前的角度来看,安藤忠雄的环球旅行比差旅更糟糕。在法国的时候,他没钱吃饭。每天,他都依靠法式面包和果腹对其进行关注。那不是水果,而是“果腹”的水。在青年时代战斗时的这种饥饿感和对死亡的恐惧成为他身体最深刻的记忆。因此,他将始终故意将体重保持在63公斤。这不是年轻人现在所期待的“瘦”,而是他年轻时不断奔跑的感觉。

这样的人常常内心发怒。他在回忆录中谈论最多的是他对大阪中之岛和京都车站的计划。这两个程序都进入了最后阶段,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它们均未成功。

我专门去看过中之岛,在那里跑了6公里,也曾在京都站转车,心中想,如果安藤忠雄的设计变成现实,那该多好啊。尤其是京都站,安藤忠雄的想法是像贝聿铭在卢浮宫前竖一个金字塔那样,用一个现代而挑衅的形式,来对抗并激活京都的传统,可惜因为占地和预算,最终没能实现。

这个家伙即便早已名满天下,也像年轻时候一样热烈。他更喜欢有活力的大阪,而不是东京。但是,他也把自己的家乡称为“对手”,这个词能够看出拳击手经历对他的影响。他的想法是,通过自己的建筑作品,在城市中布下一个又一个“战略据点”,不仅是营造空间,也启发人们的思考。他故意把建筑的一部分“埋在地下”(淡路岛的本福寺和司马辽太郎纪念馆都是这样),其实是对抗千城一面的城市更新。他心想,埋在地下,不引人注意,也就会更长久吧。

《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第35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