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金融资讯 > 正文

中国当代艺术亮相2019“多瑙河对话”当代艺术节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9-20 10:25:50

当地时间9月16日晚,“多瑙河对话”当代艺术节,邀请国家项目“从沉默到丝绸之路的中国当代艺术”在诺维萨德在塞尔维亚的Mamuzic捐赠馆举行。开幕。本次展览是“多瑙河对话”当代艺术节首次邀请中国机构和艺术家参加。这也是中国首次被邀请建立国家馆作为嘉宾国家。

“多瑙河对话”当代艺术节组委会为中方参展代表颁发证书“多瑙河对话”当代艺术节组委会为中国参展商颁发了证书

“从沉默到丝绸之路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部,塞尔维亚共和国文化和信息部以及文化,新闻和伏伊伏丁那塞尔维亚省的政府关系。局,“诺维萨德2021年欧洲文化之都”基金会,诺维萨德市政府主任,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塞尔维亚贝尔艺术博物馆,中国传播展(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艺时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上海红庙艺术中心,由独立策展人肖黄主持,参展艺术家包括贾善国,李杰,李伟,刘珂,刘兆武,邱雄雄,苏星,他们,田伟,王长明,吴守峰,吴晓海,曾毅,张伟,赵思清展览展出30多件中国当代艺术杰出作品,涵盖油画,油画,漆画,蜡染,装置,摄影,录像等媒体,展现中国当代艺术多元生态,成为当代“多瑙河”对话是当代艺术节最受关注的项目之一。

与东方美学建立国际对话

“多瑙河对话”当代艺术节成立于2012年,是多瑙河地区最负盛名的视觉艺术节。它对塞尔维亚和中欧及东欧的当代艺术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多瑙河对话”当代艺术节吸引了来自14个国家的数万名艺术家,策展人,评论家和艺术爱好者。它被分为“多瑙河沿岸的对话”,“什么是当代”和“多瑙河”“8个部门在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举行。

作为“多瑙河对话”当代艺术节开幕当天的结局,“从沉默到丝绸之路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在诺维萨德之夜开幕。伏伊伏丁那文化,新闻和政府关系局局长Dragana Milosevic博士对中国当代艺术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展览的作品非常神奇,可以看出。在作品中,中国艺术家通过当代创新语言表达古典和传统艺术元素,这也值得向塞尔维亚艺术家学习。”德拉加说,中国和塞尔维亚有着深厚的友谊,两个各国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越来越近,这次展览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与塞尔维亚艺术家之间的相互了解。

“多瑙河对话”当代艺术节创始人、艺术总监维斯娜·拉提诺维奇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中东欧地区的重要艺术节,多瑙河对话当代艺术节在多年的发展中逐渐扩大,此次能够邀请到中国代表团加入,为“多瑙河对话”当代艺术节带来了崭新的视角,此次展览也为两国之间的文化艺术对话构建了桥梁,非常有助于塞尔维亚观众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活跃生态和多元面貌。马穆齐奇捐赠收藏美术馆馆长安娜·约万诺夫介绍,非常荣幸有机会在诺维萨德历史悠久的美术馆举办中国当代艺术专题展览,这些优秀的当代艺术作品与美术馆本身的历史建筑相映成趣,构建出一种独特的古典与当代的对话。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孔子学院塞方院长伊凡娜·捷万契维奇·赛凯露丝、中方院长陈辉表示,中塞两国友谊源远流长,越来越多的塞尔维亚人愿意去了解中国文化,本次展览也为塞尔维亚观众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体验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平台。

萧煌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展览的主题“无声处”是一种从中国传统审美理念出发,进行当代艺术语言转化的创新视野,希望从多元的文化角度,呈现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内在秩序建构与走向深处的文化价值力量。

萧煌介绍,“无声处”的策划主题来源于《道德经》,语出老子所提出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种美学观念。“大音”与“大象”通过音和形指向老子所说的世界本源至至“道”。“希声”并不是指没有声音,而是指人们听不到声音,“听之不闻,名曰希”;“无形”并非没有形状,而是指“视之不足见”。老子的东方美学认为,艺术作品的真正价值不在于语言层,亦不在形象层,而是超脱于艺术语言、艺术形象之外的意蕴层。艺术的真正意蕴是不能以直接的视听感官来衡量的,它真实地存在,需要审美主体用心境去感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样的审美追求是一种高境界的艺术情感表达状态,即“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由此,真正有韵味的艺术不是直白的表达,而是通过其它的反衬手段来表现其境,如中国戏曲舞台非实景布置,中国书画的“计白当黑”,中国诗词曲赋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亦如“实景清而空景现”,虚实相生与互衬造境,在言不尽意和耐人寻味的艺术语境中,去观照接近心灵本源的东西。

用艺术语言助力民心相通

塞尔维亚地处欧洲东南部,占据巴尔干半岛的中心,它是中东欧地区第一个与我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是欧洲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对中国公民免签的国家,也是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至中东欧“16+1”合作最积极的国家之一。随着中塞两国在各个领域合作的不断深入,两国人民也加深了友谊和相互了解。此次在塞尔维亚举办中国当代艺术展,中方代表团深入感受到了当地人民的友好和热情,也通过艺术节的国际平台,与世界各地的艺术业内人士进行了深入沟通。

“多瑙河对话”当代艺术节策展人之一、来自德国的妮可·勒泽尔本次展出作品赞不绝口。“这次展览的作品很多元,但是又能够感受到它们的共性:这些作品都是艺术家基于内心感受进行的创作,其中有很多中国独特的艺术元素,但却能够引发西方观众的共鸣。”参加此次艺术节的丹麦VR艺术家玛丽安娜·泽塔利安说,她之前并不太了解中国的当代艺术,这次展览让她有机会看到体裁各异、风格多样的丰富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让她对中国当下的艺术生态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当地时间9月17日,此次参展的中国代表团一行受邀来到伏伊伏丁那省文化、新闻和政府关系局,与德拉加娜、维斯娜、伏伊伏丁那省当代美术馆馆长拉多万·约基奇等塞方代表进行了会面和洽谈。塞方代表对“无声处至至丝路上的中国当代艺术”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希望能够以“多瑙河对话”当代艺术节为开端,以诺维萨德作为2021年欧洲文化之都为契机,进一步深入开展中塞双方的艺术合作。上海虹庙艺术中心董事长励香野表示,希望将“多瑙河对话”当代艺术节引入中国,落地上海,让更多优秀的塞尔维亚艺术与中国观众见面。参展艺术家代表、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刘可对塞尔维亚当代艺术作品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他计划在未来邀请塞尔维亚艺术家前往中国,在广州、北京、上海等地组织艺术家驻地计划,让中塞两国艺术家进行更直接、深入的艺术交流。

配合本次“无声处至至丝路上的中国当代艺术”展,“多瑙河对话”当代艺术节还举办了新闻发布会、主题论坛、国际艺术家交流等多项活动。RTV电视台、《DNEVNIK》《DANAS》《BLIC》《POLITIKA》、021电台、贝尔格莱德电台、诺维萨德电台、RTVOJVODINA电视台、HOVOSADSKA电视台等多家塞尔维亚媒体对本次展览进行了报道。展览将持续至当地时间10月10日。(景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