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金融资讯 > 正文

“首店经济”蓬勃发展,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三大信号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9-17 09:34:43

新华社上海9月16日电:“第一家商店经济”蓬勃发展,反映了中国消费市场的三大信号

新华社记者周锐,龚文,杨洋

在“夜间经济”点燃的同时,“第一店经济”也在闪耀。在蓬勃发展的第一家商店背后,有中国消费的新趋势和新密码,反映了中国消费市场的三个信号。

新品牌冲向海滩,“老字号”力量

从世界上最大的会员制仓储连锁超市到丹麦玩具巨头乐高,从外资企业到中国老字号品牌,今年,各类门店首先在各地扎根,注入新能源进入消费市场。活力。

有关中国大陆第一家店铺开业日开幕的消息成为零售业的热门话题。记者在现场看到,超市销售的产品没有华丽的装饰和过度包装,性价比相对较高。这家超市所涵盖的类别也非常独特,包括钻石,黄金,名牌香水,大包,光学眼镜,鲜花和其他很少涉及一般超市的品种。

第一家商店不仅吸引人们“购买和购买”,而且还成为城市中的“呼唤场所”。丹麦乐高集团最近在西安开设了其在西北地区的第一家品牌零售店。生动的兵马俑和雄伟的钟楼3D模型以及恢复古都长安魅力的马赛克壁画吸引了众多游客停止观看。

第一家店并非外国零售商所独有,许多本地公司也迎来了他们的“第一店春”。

在跨界推出的润唇膏和香水系列受欢迎后,国家太妃白兔最近在上海开设了一家新的“Flash Shop”,加入巧克力品牌Gothic Fan,推出冰淇淋产品时间。成为社交媒体上的“新网红”。 “白兔”表示,下一步将复制和推广“闪购店”模式到杭州,北京,成都,西安等城市。

新的零售企业箱马生生于今年7月在云南开设了第一家门店。除了进口海鲜,新鲜水果和蔬菜等主要产品外,他还积极向当地口味靠拢,开发干白菜,韭菜,蒸辣椒等海鲜。烹饪方式将海鲜成分与涩味相结合,以“烹饪”丰富的口味体验。

蓬勃发展反映了消费者市场的三个信号

相关市场机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北京,成都首次推出498,328和237家门店,位居全国第一。这只是一个缩影,蓬勃发展的“第一店经济”反映了消费市场的三个信号。

只要您创新业务模式,就可以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多变且多变。中国的消费者并不缺乏购买力。只要他们能够提供更具成本效益的产品,更好的服务和更独特的体验,消费者愿意为此付出代价。

在开放客户的情况下,这个会员制超市的最大特点是产品的毛利率低,会员费是主要的利润来源。 2019年前三季度,开放市场净利润为25.62亿美元,会员费收入达到23.02亿美元。购物者在中国大陆店开业前推出会员费折扣,由原来的299元降至199元。它在开幕前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会员注册。

中国市场的魅力并未减弱,外国零售业对中国持乐观态度。在蓬勃发展的第一商店经济中,外国投资是参与的重要力量。同济大学国家创新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施建勋认为,市场的开放是中国市场巨大潜力的最佳见证。

一个颇有意思的案例是日本知名百货高岛屋的“欲走还留”。6月一度宣布退出中国市场的高岛屋近日声明表示,将继续运营上海门店。高岛屋态度大转变,最根本的因素是“看好中国市场”至至在宣布关店之后的7月,高岛屋整体销售额超过1亿元,跃至上海全市单体百货排行第四。中国市场的热情,让高岛屋最终做出了留下的决定。

至至多点开花与市场下沉正为消费增长提供新动能。首店并不是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的专利,中国内需市场之大,可以多点开花、梯次跟进,这为消费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能。

近期发布的《2019上半年西安首店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西安共引入各类品牌首店84家,其中,中国大陆首店6家,西北首店32家。乐高集团中国区总经理黄国强说,下一步乐高将去更多的新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开店。

从“爆红”到“长红”还需多方助力

蓬勃发展的首店使得居民在消费时拥有了更丰富的选择。然而,首店从开业时的“爆红”,到持续发展的“长红”,离不开政策、企业和消费者的多方助力。

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其中提到,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吸引知名品牌开设首店、首发新品,带动扩大消费,促进国内产业升级。

之前企业每开一家门店,需要重新办理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证、烟酒证等相关证照,这样“重复”的办证流程制约着企业的开店周期,也带来了额外的空置成本。奥乐齐中国区相关负责人称,根据最新出台的“一照多址”新政,未来连锁企业开店不仅申请材料减半,还有望享受当场办结的“绿色通道”服务。“以后开新店都只需要备案,一下子就便利很多,希望类似的政策能多多益善。”

不少消费者表示,首店只是吸引大家打开新消费的第一步,“长红”关键还是看其产品和服务,是否能真正满足美好生活需要。倘若体验和口碑不好,再好看的首店可能也就是一个“空壳子”。

“这离不开跨国公司的本地化学习和老字号的年轻化学习能力。”上海市商业经济学会会长齐晓斋表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但不等于所有的企业都能在中国市场一帆风顺,如何更好利用大数据、线上线下协同等方式,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并基于这样的需求进行商业模式和服务的创新,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