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版本《四库全书》“望出去”中国古代书籍展将汇集300多种经典藏品,多份原版海洋,《资治通鉴》残余,宋代“谱牒双璧”和其他参展商
宋代王室在“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展”上展出。
大量的宋版雕刻集中在收藏中,并在海中收集了几本书。许多珍本书首次亮相。今天,国家图书馆(国家经典博物馆)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展”,汇集了330多个国家藏品。观众可以看到司马光《资治通鉴》,也可以欣赏不同版本的《四库全书》。
新京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保护与传承展”今天在国家图书馆(国家经典博物馆)开幕,这是古代图书展览的最高数量,规模和等级,也是国家图书馆的第110届。周年庆典。很棒的展览。国家地图将于9月9日庆祝其110岁生日。
展览汇集了来自20多个省的40多个公共机构和30多个私人收藏家的330多件珍贵藏品。它由文化和旅游部和国家文物局主办。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国家经典博物馆由国家古籍研究委员会和参与机构共同组织。
“近年来古代最重要的发现”去了北京
记者了解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的保护和传承成就,特别是中国古籍保护计划的成果,都是本次展览的重点。 北宋镌刻《景祐礼部韵略》是两首歌的权威官韵,相当于宋代中小学《新华字典》,保存了宋代的约束力,可谓一文不值。除了佛教经典之外,北宋时期只有十多种,因此北宋《景祐礼部韵略》的发现被认为是近年来古籍中最重要的发现。这本古籍于2013年由南京图书馆收藏,现作为中国古代图书保护计划的代表性成果展出。近年来,古代人口普查中新发现的代表性古籍在展览中得到了突出体现。除了《景祐礼部韵略》之外,近年来还有国家地图的国宝级早期版画,包括五代后的唐朝两年(927)《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中国最早的雕刻版画。
展览还通过比较方法展示了古籍重点修复工作的成果,包括《赵城金藏》,“敦煌遗书”,《永乐大典》,西夏文学,“天禄临沂”,纳格拉洞穴收藏,珍贵古代山西省书籍。在恢复之前和之后,观众可以一睹使“老医生”恢复活力的技巧。 郭波的四个“市政厅的宝藏”出现在同一个舞台上本次展览在国家经典博物馆的第一至第四展厅,文津厅和展览的两侧展出。每个展厅都有一个独特的主题,保护古籍。
第一个展览馆,“国宝级国宝”,是以历史子类的四大类为基础,汇集了100多种珍贵文献。目前,唯一的秦朝政府档案,立业勤俭,在这个单位提出。第二个展厅“白黛木乡”旨在向过去的收藏家致敬,并收集傅增祥,郑振铎,周淑珍等收藏家捐赠给贵族的珍贵古籍。民间收藏品种类繁多,包括历史书籍,年鉴,医学书籍,档案,信件,扩展,佛经。音乐,国际象棋,绘画,版画和少数民族古籍。第三个展厅“汲古润今”,展示了古籍保护的成果。第四展厅“交流与互认”概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除了中国经典之外,它还展示少数民族语言和外语经典,如拉丁语,意大利语,法语,英语和日语。《永乐大典》《四库全书》《赵城金藏》、敦煌遗书被誉为国图四大“镇馆之宝”,观众可以在此次展出中看到它们同台亮相。文津阁《四库全书》、文源阁《四库全书》、文澜阁《四库全书》及河南省图书馆藏文渊阁四库全书删余稿《明文海》罕见同时展出。
多本海内孤本此次在国图汇集,包括宋绍熙三年(1192)黄唐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宋元递修本《礼记正义》、南宋宁宗时重刻本《荀子》、宋嘉定六年(1213)淮东仓司刻本《注东坡先生诗》,以及宋淳熙八年(1181)刻本《扬子法言》。现存围棋著作的最早印本、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本《忘忧清乐集》也罕见亮相。
为纪念司马光、曾巩诞辰一千年,展厅内展出司马光《资治通鉴》残稿、元大德八年(1304)丁思敬刻本《元丰类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林世田介绍,这本南宋《资治通鉴》是存世最早、最完整的版本。
读者可在朗读亭录制典籍片段
此次展览运用了一些现代科技手段,让读者以更具趣味的形式走近古籍。包括数字虚拟沙盘演示、全息视屏演示、沉浸式数字场景、微信导览等。序厅中还特别设置了朗读亭,观众可以在亭中朗读珍贵典籍,将录音通过微信分享出去。
配合此次展览,国家图书馆策划了多种活动,如主题实景解谜活动、古籍修复配纸染色、古典诗词音乐会、讲座沙龙等。
■ 古籍故事
《注东坡先生诗》火劫中重生
《注东坡先生诗》曾经过火燎,是“烬余之书”,被近代藏书家缪荃孙感叹为“真海内孤本”。从印刷来看,字画俊美、刀法清劲、楮墨明净、版刻精良。
与其他宋版苏轼诗集相比,《注东坡先生诗》收诗最多,卷四十一、四十二《追和陶渊明诗》107首及附录《苏轼年谱》,是其他版本没有的。清末,藏书家袁思亮购得此书,后来袁宅失火,袁思亮恨不得以身赴火,幸而被家人冒火救出。这本书过火而未毁,成为清代书林佳话。遗憾多册书口等部位受损,各卷内容、题跋受损,后人称之为“焦尾本”。
此次展出的这本书,便有明显的火烧痕迹。
“抢修”宋代“谱牒双璧”
宋代皇族谱牒分为五种:玉牒、属籍、仙源类谱、宗藩庆系录和仙源积庆图。北宋时期修成的皇族谱牒,全部毁于“靖康之难”。宋室南渡后,又重加修撰,然存世仅《仙源类谱》与《宗藩庆系录》两种,都是孤本,非常珍贵,被称为“谱牒双璧”,此次同时在国图展出。
《仙源类谱》记录宋皇室宗族男女成员的支脉、婚姻、官爵迁转、功罪是非以及生死年月;《宗藩庆系录》以记载宗室成员的世系传承关系为特色,同时简要地记载子孙后代的名位品秩。
国图所藏的“谱牒双璧”,原为清内阁大库藏书,清末划归学部图书馆(国图前身)。两本书原本残破不堪,经过国图抢救性修复后面貌一新。两本书为南宋内府抄本,装饰典雅华贵,书衣为皇室专用黄色织锦,观众可以从中领略宋代图书的精美程度。
新京报记者 倪伟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