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苹果价格上涨,工业发展的缺点已经达到
Apple是红色的,这个行业如何更“红”
记者董必娟林火灿今年以来,由于霜冻等自然灾害导致苹果价格持续上涨,导致主要苹果产区的产量下降。这反映了苹果产业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以及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升的能力薄弱。几天前,经济日报记者走进苹果主产区,了解苹果产业转型中遇到的问题。
今年以来,由于供应紧张,苹果价格继续攀升。陕西市场一流红富士苹果的月平均零售价接近每斤9元。为什么苹果供应突然减少?苹果产业发展面临哪些挑战?经济日报记者近日来到陕西,这是苹果的主要产区之一,以寻找消息来源。需要加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目前,全国苹果种植面积约为3800万亩,环渤海地区和黄土高原的产量占全国苹果总产量的85%以上。“咸阳市园艺站站长,咸阳国家苹果产业体系一般试验站站长杨仰良告诉记者。十多年前,山东苹果种植面积超过900万英亩,在全国排名第一。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调整,陕西省苹果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已达到1000万亩。甘肃苹果产量也增加到仅次于陕西和山东。
随着种植面积的变化和播种面积的增加,天气对苹果种植的影响日益突出。面对诸如霜冻,风和冰雹等自然灾害,现有技术的防御能力非常有限。 2018年4月,陕西苹果在开花期间多年未遇到霜冻,导致大量减产,这成为苹果今年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20多年前,陕西咸阳的苹果开花期大多在4月中旬,比现在晚一点,遇霜的概率很小。然而,随着环境和温度的变化,开花期呈现出早期趋势,导致近年来开花期达到霜冻。 “传统方法主要依靠熏蒸,喷水等措施来缓解霜冻效果,但去年遇到的时间较长,霜冻温度较低,这些方法无法解决。”茶扬亮说,研究人员正在研究通过延迟开花来避免霜冻,如在春季发芽前给苹果浇水以延缓发芽,然后延迟开花以逃避霜冻。但是,这种方法还需要考虑黄土高原缺水的实际情况以及可能增加的成本。专家认为,苹果主产区转移到高海拔地区背后有多种因素。追求“高产”和追求“品质”是核心动力之一。
同时,种植结构转型压力越来越大。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是全国著名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果品集散地,年产苹果上百万吨,年经销果品300多万吨。礼泉县果业局总工程师崔海洋告诉记者:“礼泉县早中熟苹果仅占苹果总面积的17.5%,形成了‘早熟奇缺、中熟不足、晚熟过剩’的品种格局。晚熟品种比例过大,上市集中,使得果品销售压力增大。因此,我们现在正着力加速果品结构转型。”
规模发展还要降人工成本
长期以来,种植规模化不足是制约现代苹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今在陕西咸阳市北部县区,种植大户、社会资本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种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据了解,咸阳苹果种植规模在500亩以上的企业就有20多家;规模化种植的大户、合作社、企业百余家。
陕西果业集团礼泉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张兆龙告诉记者,该公司种植基地流转了1000亩地,其中800亩种苹果,其余种桃、葡萄等,今年苹果产量预计达50万斤左右。
记者走在陕西果业集团礼泉有限公司种植基地里,发现路两边对比鲜明:一边是规模化种植的果园,果树身姿挺拔,苹果个大丰满;另一边是农户自家果园,树叶稀疏,果子干瘪瘦小。“很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家里缺少人力,果园疏于打理,甚至撂荒。”张兆龙说。
“年轻人一旦出去打工,就很少再回来种苹果了。为啥?外面赚得多,又没有种果树那么辛苦,风险还大。”当地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规模化种植优势显而易见,但随之而来的是土地流转成本增加、人力短缺等问题。“我们雇了40多人,人均工资3000元左右,一年下来员工工资成本就要150多万元。”张兆龙说,该公司正开始建造新果园,能更好实现机械化操作,建成后预计可减少约七成人工成本。
查养良说,目前无论苹果种植技术还是管理方式,都在向节省人工的方向发展。比如,以前多是人工疏果,现在通过喷洒疏花疏果剂可大大节约劳动力;耗费人力的苹果套袋技术也逐渐会被无袋栽培技术所替代。
做强产业链抵御市场风险
除了生产环节等方面挑战外,苹果产业储存、销售等环节依然需要强化链条。专家认为,目前我国苹果冷库储存量占生产量比重偏低,如果能进一步提高冷库储存能力,就会拉长销售链,提高对生产风险和市场波动的应对能力,减少滞销风险,更好地维护果农利益。
陕西庆丰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冷库管理负责人白平军告诉记者,“我们的冷库储存规模约1万吨,储存费用每斤约2角钱。去年果子受灾大量减产,冷库储量只使用了七成;今年果子有望丰收,储量肯定会更大”。
如今在礼泉,像这样的现代化冷库有105座,贮藏能力达35万吨,年供货期长达10个月,年贮藏增值过亿元。与此同时,礼泉还建成果品包装袋、包装箱、发泡网厂200多家,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果品包装材料生产基地。
“虽然多年来礼泉苹果产业一直发展稳健,产业链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果品企业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加工增值能力弱等问题,缺乏果醋、果酒、果脯等深加工项目。”崔海洋说,目前正全力实施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扶持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适度规模、经营多样的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一批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和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进礼泉果业不断升级。
“与以前相比,苹果的销售渠道更宽了,但地头销售、零售批发仍然是主流,电商销售、产销直接对接等方式占比非常有限。这种现状制约了苹果产业进一步发展。”查养良说,要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就要将农户和家庭农场、合作社更紧密地连接起来,通过规模化降低管理成本,并实现果品分级分类。在规模化的产量支撑和分级分类的品质支撑下,会给销售带来更多机会,也会让种植户获利更多,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