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9月4日电(记者陈爱萍)打开手机扫描建筑物外墙或周围的二维码。该建筑的过去和现在将在手机的屏幕上,访客可以阅读文本。聆听音频,观看真实地图,视频甚至VR全景旅游,了解建筑的基本信息,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
上海市文化旅游局4日透露,自2018年上海黄浦,静安,徐汇,长宁,虹口,杨浦六个城镇率先开展“建筑阅读”相关活动,共有1298栋建筑完成了二维码设置,采用二维码扫描,建筑物识别,定位服务,移动应用等技术,丰富了市民的体验。 技术“祝福”与此同时,更多旧的上海建筑向公民敞开大门:目前,六个中心城区的开放式建筑总数已达1032个,约为去年开放数量的10倍。今年上半年,这些建筑共接待了7,764,300名游客。记者了解到,进一步增加“建筑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是今年上海旅游节的亮点之一,包括四大板块:建筑开放,扫描码阅读,建设微旅游,文创市场。上海市文化旅游局与上述六个区一道,推出了87条独特的建筑微观旅游线路,包括黄浦区选定的外滩建设线路和“百步阳”城市文化微观旅游线路。在杨浦区。长宁区的“肯达克之旅”等文化和文化路线,徐汇的“名人故居之旅”等近20条线路,静安的“步行苏河湾”文化路线和红洪区的众多红色主题旅游线路等。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于秀芬4日介绍,预计到今年年底,上海六个中心城区还将新增142处开放建筑,开放总量达到1174处;新增237处建筑的二维码设置,总量达到1535处,到明年上半年六区共2180处建筑将完成二维码设置。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