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股票质押“踩雷”,10名经纪人回购了
深圳证券交易所:部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信用风险需要进一步释放
在短期内,这是半年度报告的密集披露期。截至目前,已有10家券商公布了上半年资产减值准备金额,总额为16.32亿元,减少了当期经纪人净利润12.40亿元。
数据显示,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仍然是证券公司资产减值的最大打击。根据公告,10家券商受到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的打击,总计约13.68亿元,占83.82%。
10个经纪人总计16.32亿
8月24日,First Venture Securities和Southwest Securities发布了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此前,其他八家上市券商在今年上半年公布了资产减值准备(江海证券由母公司哈尔滨发布)。据统计,目前10家上市经纪公司共计16.32亿元,影响了目前的净利润12.40亿元。
具体而言,此次东方证券的最大拨备金额为4.45亿元;其次是西部证券,国元证券和第一风险证券,分别累计2.82亿元,2.56亿元和2.08亿元;国海证券,东北证券的金额也超过了1亿元,分别为1.26亿元和1.18亿元。
从对半年报业绩的影响来看,东方证券目前的资产减值准备减少了当前的净利润3.33亿元,其次是西部证券的2.12亿元和国元证券的1.92亿元。由于资产减值,期内净利润减少约1.56亿元。
市场指出,东方证券,国元证券和山西证券均在公告中提及该金额“超过公司最近一个财政年度经审计净利润的10%以上”。
股票质押业务累计达13.68亿美元
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仍是证券公司产生资产减值准备的多个发行领域。
根据上市券商的公告,在数据统计的10家经纪公司中,由于股票质押回购业务,集合资产减值金额高达13.68亿元,而总规模为16.32亿元,占83.82%。换句话说,目前,在上半年经纪人提供资产减值准备金额中,80%以上集中在股权质押业务上。
在上述10家券商中,除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和协议购买回购业务外,山西证券转回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折旧人民币543.33万元,而太平洋证券仅计算其他信贷投资。除资产减值外,其他八家券商上半年新增股票质押回购业务贬值,包括东方证券,西部证券,国元证券,第一创业证券,东北证券,国海证券等6家。国内券商集体金额突破1亿元。
许多经纪项目存在问题
上半年,东方证券规定股权质押回购业务减值准备3.89亿元,其中包括3个重大项目,涉及基础股票,已被“戴上帽子”:* ST东南项目有累计1.77亿元,* ST金泰项目预计金额为1.8亿元人民币,* ST重大控制项目累计金额为人民币69,815,800元。
西部证券已就股权质押回购业务作出减值准备,包括为乐视提供2.5亿元人民币。该项目共计62592万元,中南文化项目470万元。
国元证券表示,本期质押式回购业务的减值准备为2.24亿元,主要原因是待购回的相关证券“ST华业”和“ST中富”的股价持续下跌,不到100%。保持担保比例(包括一些场外冻结资产)。
第一期风险证券披露了涉及股权质押回购业务的四个项目,即为欧普志旺项目提供1.18亿元人民币,为天光中茂项目提供总额为1367万元人民币的项目,以及提供应计的天广中茂项目人民币7,875,600元飞马国际项目共计3231.6万元。
据东北证券报称,公司在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中的资产减值准备金总额为1.18亿元,主要涉及利源炼油和恒康医药等质押股。
除了股票质押回购业务,债券回购,债务投资和二合一业务(包括边际发展)也显示了证券公司资产贬值的情况,但涉及的项目数量和规模金额相对较小。
第二季度股权质押业务规模继续下滑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近日发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股票质押回购风险分析报告》,第二季度,深圳和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质押回购业务规模持续下滑,救助范围进一步扩大,清算风险可控,但上市公司部分控股股东的信用风险需要进一步释放。
深圳证券交易所还建议,对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质押违约以及上市公司也处于两难境地的事实,证券公司可以提供并购,资产注入等服务,通过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解决控股股东和上市问题。公司风险。
文/记者刘慎亮
协调/余美英摄影/视觉中国
术语解释
股票质押回购
股票质押式回购(称为“股票质押式回购”)是指符合条件的基金合并方(“集成商”)质押其持有的股票或其他证券,并有资格为金融机构提供融资(称为“融资方”) “它集成了资金并同意在未来返还资金并发布质押交易。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