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金融资讯 > 正文

国家统计局报告:70年来区域发展协调性持续增强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8-20 08:28:56

人民日报在线,北京,8月19日(记者车克梦)国家统计局发布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70周年18周年《重大战略扎实推进 区域发展成效显著》。报告显示,过去70年来,随着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主要区域战略稳步推进,区域部门相互融合,区域发展协调不断加强,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协调发展。

科学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报告指出,随着近70年来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区域经济总量不断上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发展差距普遍缩小,区域性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区域经济总量有了很大改善。 1952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仅为257亿元,146亿元,127亿元和84亿元。 2018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达到48.1万亿元,19.3万亿元,18.4万亿元和5.7万亿元。

整体区域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改革开放前,带动了东部地区的良好发展势头,各地区均衡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央政府加大了中西部地区的投资规模,促进了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了内陆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差距。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广东建设港澳台区大大加强了区域发展协调,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永利潮,是东部地区第一个发展的地区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东部地区凭借自身的区位优势和先发优势抓住了发展机遇,实现了第一手的发展,取得了成就。一系列卓越成就。

东部沿海地区依托自身的区位优势和改革开放的先发优势,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区域GDP占“国家的一半”,已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龙头”。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势头的关键时期。东部地区通过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促进产业,大学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协同发展,积极推动创新发展,继续在国内发挥重要作用。发动机和辐射带动作。

利用这些优势,中部崛起取得了重要进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部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基地,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 2006 - 2018年,中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8%,比全国平均增长率高1.9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6%。至21.0%,增加2.4个百分点。

2016年12月,《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6-2025年)》颁布,中央制造业在政策红利的刺激下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该国制造业总产值的比例从2006年的12.7%增加到2018年的25.0%。

采取多种措施,西部大开发将形成新的格局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采取了一系列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继续增长,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逐步缩小。自十八大以来,西部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部分省份发展势头强劲。

西部地区是中国摆脱贫困的主要战场之一。西部地区的扶贫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发展的关键。 2012 - 2018年,西部地区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7.6%下降到3.2%,累计下降14.4个百分点。

深化改革,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步伐

东北地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中国新兴产业的摇篮”。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后,通过重点企业的大规模技术改造,东北地区的装备水平得到显着提高,为一些传统优势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竞争力。

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充分发挥东北亚核心区域优势,加强对外经贸交流。 2018年,东北三省进出口总额达1791.7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3.1倍,年均增长10.8%。

协调和推动,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取得重大进展

自京津冀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个地区在产业升级,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不断突破,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得到显着提升。

三地经济质量不断提高,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发展势头加快,为实现优质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解决存量方面,过去五年来,北京累计生产企业2648家,升级市场581家,物流中心106家。在控制增量方面,北京严格控制新的行业准入。在城市发展布局方面,雄安新区规划已转入大规模,大规模建设阶段,北京市有关部门首批拆迁至分中心。在生态环境协调管理领域,联合防御的联合防御和联合控制不断加强。在交通建设方面,北京半小时通勤圈的覆盖范围逐渐扩大。

从长远来看,长江经济带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自中共十八大以来,长江沿岸省市积极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得到了很大发展,水环境质量不断提高,林区面积显着增加,节能环保增加,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升级。

长江经济带地区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占全国经济总量的五分之二以上,已成为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带。在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在全国248个新的城镇化综合试验区中,有81个长江经济体。

分享双赢局面,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已迈出实质性步伐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推动新时期新型综合开放模式形成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发展的新举措。原因。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的实质性进展,粤港澳的深度合作正在全面推进。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广深港高速铁路的香港段正式通车,西九龙站是“一地两检”。虎门二桥的主体结构已经完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稳步推进。 “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加快,深海隧道开通,横琴口岸24小时通关。

大陆与港澳签约《CEPA货物贸易协议》,流量因素更加便捷高效,市场整合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已推出多项政策措施,以促进港澳地区居民在内地的就业和就业,例如发放港澳居民居留证及批准港澳居民的就业许可证。降低粤港澳通信漫游费用的积极成果已经实现。大陆电信运营商漫游香港和澳门的平均关税大幅下降。

公开领导,“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积极成果

“一带一路”重大国际合作倡议的重点是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坚持分享共享,实现互利共赢。

六年来,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正在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网络,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各国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解决了一些国家多年来一直困扰的公路和铁路。电力和电力短缺。

六年来,“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框架基本形成,大量重大合作项目扎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一带一路”国家的直接投资为900亿美元,为各国提供了更好的商业环境,更便利的生活条件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一带一路”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的重要引擎。

报告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的区域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区域间经济水平仍存在巨大差距,区域间经济和人口分布不平衡,以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和法律制度不足。仍然非常困难。今后,必须坚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注重协调区域合作,不断优化区域结构,激发各地区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