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月13日(记者尹妮)从青海沉船“泰兴”出来的190多件瓷器在打捞,出售和回购后被海外遣返回国。 13日,他们正式进入中国国家博物馆。
“泰兴”号沉船是一艘中国商船,在清道光时期在印度尼西亚周围海域沉没。货物主要由清代中晚期民间窑瓷器,少量紫砂陶器,stone器和金属器皿组成。
20世纪90年代,该船被外国商业团队打捞,水文物被拍卖在国际市场上销售。 2018年,集团从海外购买了超过10万件失事的瓷器。最近,通过德化县人民政府的推广,190多件190多件瓷器被捐赠给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大多数瓷器于19世纪初在福建省南部生产,有青花瓷和少量白色。釉瓷,棕釉瓷,红绿瓷。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发表示,水下沉船文物作为代表中国古代海洋历史的优秀传统文化物证,是博物馆重要的收藏系统之一。 “泰兴”号沉船文物的收藏,是清代中后期清澈,沉沦的历史遗迹。它来自大型贸易船,同时相对稀少。研究了19世纪中国对外海上贸易的情况和出口产品的结构。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和渭南瓷窑产业的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完)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