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金融资讯 > 正文

人民要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8-08 17:31:45

加快建设现代工业体系(人们的观点)

加快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产业体系建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握全球产业转型的趋势,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重大决策。它是建立一个现代经济体系。一个重要方面。要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指导,着力提高中国工业发展的水平和水平,把中国的工业发展推向高端。全球产业链价值链。

建立现代工业体系是及时的

现代工业体系的建设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关注,更加注重生产要素之间的匹配和互动,促进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整合。劳动力进入实体经济,从而不断改进技术创新。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继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对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优化人力资源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战略选择。从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科技革命必然带来产业变革,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在当今世界,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世界经济正在加速向数字化的转变。适应技术创新的趋势,把握产业转型的历史机遇,已成为提高中国工业发展水平和水平的关键。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必须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战略机遇,以及中国转型发展方式的历史趋同,加快推动中国产业向高端发展。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为实现“二一”百年奋斗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势头的过程中。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可以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转变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有效促进经济发展,效率变化,动态变化的质量转变,提升中国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迫切需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在新的时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越来越广泛。实现经济发展从“无”到“大”再到“好”或“强”的转变是一个重要问题。现代工业体系的建设可以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更加均衡和更加充分的发展,有效满足人们更加注重质量,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的需要,有效地满足人们的成长需要更好的生活。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

促进高质量发展是决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现阶段和未来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根本要求。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全面落实新的发展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

坚持创新和领先。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创新应该成为建设现代工业体系的优先地位。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加强综合创新,协调推动,系统地部署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政策链。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增加源技术供应,突破基本突破,领先原创成果,关键核心技术和战略技术产品。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着力征服限制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卡领”技术和前沿技术。大力消除制约技术创新的各种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加快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转变,激发各实体的创新和创新。

坚持协调因素。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协同互动和有效配置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出发点。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促进各种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制定和实施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主导作用,推进产业政策,财税政策和金融服务。良性互动。大力支持现代金融机构通过资本联系建立上下游合作互动的产业生态系统,提升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充分发挥人才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的作用,加快建设多层次的产业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业的激情和热情。

坚持质量和效率。低质量,高效率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要把质量第一,效率放在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的全过程中。努力全面提升工业供给体系,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促进供给结构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努力实现供给与供给的新动态平衡。需求。努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水平,促进中国产业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发展。努力推进绿色发展,建立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产业体系,鼓励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坚持深化改革。改革是培育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改革,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增强产业发展动力。积极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不断完善公平竞争审查,负面市场准入清单,社会信用体系等制度,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快“僵尸企业”清理工作,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增强市场主体的创新积极性。

坚持开放。开放带来进步,关闭必须落后。开放式发展应该是建立现代工业体系的重要途径。大力推进多边贸易和投资,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关注外资的作用,大幅放松市场准入,营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快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国际能力合作,不断扩大对外投资规模,大大提高走出去的质量。

坚持建设和分享。改善民生福祉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建设现代工业体系的根本目的。我们必须适应社会的主要矛盾,适应需求结构和消费升级的变化,努力满足人们对优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坚决打好三大战役,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填补经济社会发展的不足。依靠人民,关注人民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形成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联合力量。

把握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点

要建立现代工业体系,供给侧结构改革应该是主线,并应实施以下六项关键任务。

加快新旧动能的转换。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培育世界一流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数字经济新空间的拓展,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动能,促进工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不断形成经济优质发展的新动力。

促进技术与行业之间的无缝连接。加强产业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生产,教育,科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将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新思想,新原则,新知识,新方法的来源,加快推进关键共性技术,前沿技术和突破性技术创新突破。加快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系统布局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培育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同技术研发平台,加强支持中小企业创新。

促进金融与工业之间的积极互动。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要提高现代金融服务产业体系的能力和效益,必须注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完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加强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建立全面的,多层次的金融支持服务。制度,建立和完善工业和金融的正常化机制,支持实体经济的整个产业链,提升整个价值链;重点解决中小企业,科技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和融资问题,发展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为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准确,包容的金融服务。

改善人才与行业的匹配。人才是第一资源。建立现代工业体系的关键在于需要建立一个与整个创新链和整个产业链相匹配的大规模,多层次,高质量的人才团队。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完善人才培养,评估,流动,激励机制,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最大限度地创新和创新;大力培养国内创新人才,积极引进外国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围绕基础学科,尖端技术领域和新兴产业的结构,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标准的战略技术人才,科技领导者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同时,要注重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

构建适应现代工业发展的制度体系。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深化“分配管理”改革,落实科学治理,协调治理,树立安全规范,鼓励创新,树立审慎发展环境,支持新模式,新格式的不断发展。改善工业生态系统,推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合作创新,共享资源,整合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建设。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加快指标,标准,统计体系,绩效评估和绩效评估的形成,促进高质量发展,强化政策前瞻性,针对性,协调性。

建立更高层次的开放式行业体系。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高品质“数字丝绸之路”,促进土地,海洋,天空和网络的融合,形成产业合作的有力支撑。公司将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形成海陆联动,东西联动的开放格局,形成贸易,投资,融资,生产,服务的全球网络。推动国际产业合作,加强经贸和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大力推进国际生产能力和装备制造业合作,务实促进数字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等领域的合作,形成新的国际产业合作和竞争的优势。

(作者是党组成员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陈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