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金融资讯 > 正文

新形势下农信社案件防控工作开展策略

文章来源:华夏艺术网 作者:刘璐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3-08 13:53:59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服务区域在农村,服务对象是农民,关系到我国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乃至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因此,在新形势下,为更好应对风险管理的新常态,农信社应当主动适应当前环境,做好案件防控工作,全面提升农村信用社风险及案件的治理防控能力。
(一)采取精细化管理
在农村金融市场全面放开,银行竞争压力大的背景下,对于农信社来说,应当转变管理模式,摒弃粗放式管理,采取精细化管理,并从集约化中寻求资源,在管理模式中寻求效益。具体可做好三方面工作:
1.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朝向小微企业、社区中深入发展,使金融服务的深度、广度与准度得以提升,从而有效应对同业竞争。
2.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强化工作人员的节约意识与利润意识,从而使盈利空间得到有效拓展。
3.需做好风险管理工作,不断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对潜在风险争取早日发现,同时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另外,还需要通过对财务约束机制的建立,完善对资产负债管理体系的构建,从而避免流动风险的发生所引起的一系列信誉风险、法律风险及挤兑事件发生。
(二)立足农村谋动力
农信社自成立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依赖于对农村发展的服务与支持,在新形势下,虽然出现较多挑战,但农信社依旧应当持续服务农村发展,将农信社的工作人员、营业网点及金融服务持续下沉,从而能够在差异化竞争中,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
而在农信社股份制改革当中,农信社的结构与产权制度虽出现了一些变化,但是其所服务的群体与市场,并没有做出较大改变。农信社应当在机制管理中对制度进行有效安排,构建以农业为主的股权结构,同时强化董事会决策的“三农”导向,坚持不懈对农村发展提供服务,避免在非农转化中丧失原有市场。
此外,农信社还应当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推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进行对接,积极发展普惠金融与社区银行业务,从而有效处理好新“三农”所需的金融服务工作。
(三)联合抱团求发展
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应讲究集约效应与规模效应,特别是对于农信社这样的小法人机构,要想有效对接“三农”市场,在同业竞争中展现出自身优势,就需要采取联合抱团、共同发展的方式。本世纪初,农信社实施改革之后,国内多个农信社都建立了省级联社,现在农信社基本形成了“小银行、大平台”的服务体系。为了使构建完成的平台能够发挥更强的作用,需通过对服务功能的增加,来完成原先小法人农信社难以完成的事项,并在科技服务、互联网、教育培训、文化发展等服务做出着重推进,从而使整体的服务成本得到降低,系统竞争力得到提升,推向农信社走向更好的发展阶段。
(四)发展与创新“双轮驱动”
为更加有效的应对当前经济复杂、市场创新发展不断的形势,农信社除了要坚守对农村市场提供服务,为“三农”发展与现代化农村发展做出贡献外,还应当有所转变,实施变革,从而能够以创新发展为导向,聚焦农村市场,并做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对接,实现互促共进,在把握当前最新形势下,创新发展,进而建立起属于农信社本身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具体工作开展应包含三个部分:
1.不断增强产品创新,既能够使农信社产品具备的灵活便捷等传统优势得以发挥,还应借鉴商业银行优势产品,完善产品服务,从而提升产品的整体吸引力;
2.不断增强机制创新,既能够使农信社长久以来拥有的人缘、地缘优势做出发挥,还应当完善流程,创新机制,进而构建满足新“三农”需求的金融服务机制;
3.不断增强渠道创新,既能够使农信社网点与人员众多优势得以发挥,还应当全面推行互联网金融建设,完成线上线下结合的农村金融服务渠道建设。(本文作者:郑州市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刘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