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1月7日讯 据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消息,2019年浙江省对非遗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总结2019年浙江非遗保护工作成效,进一步推动非遗保护科学化发展,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2019年浙江非遗保护工作十件大事”。
召开全省推进新时代非遗保护工作创新发展会议
4月,针对全省机构改革后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使命,在温州召开全省推进新时代非遗保护工作创新发展会议,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全省非遗保护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提出以组织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评估体系“四大体系”为抓手,以法治化、标准化、数字化、社会化和生活化“五化建设”为方向,以基础工程、传播工程、融合工程、振兴工程、数字工程、研究工程、人才工程“七大工程”为载体,切实推动非遗保护工作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进一步提升我省非遗传承发展工作水平,全面构建非遗科学保护的新格局,努力打造新时代非遗传承发展的样板。与会代表形成了十条《新时代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温州共识》。
浙江非遗多项工作入选全国优秀案例
6月,经多轮遴选,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全国非遗优秀实践案例中,我省的“绍兴莲花落”“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泰顺木拱桥营造技艺”成功入选,入选数量并列全国第一。
6月,中国旅游报公布了“2019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我省东沙古镇东海渔文化“非遗主题小镇”建设案例入选。
9月2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支持、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指导、中国青年网主办的“2018全国‘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揭晓,我省“平阳白鹤拳”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入选“十大优秀实践案例”;杭州、温州、嘉兴、台州、丽水五个地区的8案例入选“十大创新案例”,“非遗进校园”的“浙江现象”引发了全国同行的关注。12月,象山入选全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
省领导为浙江省非遗代表作丛书作总序
6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第四批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共30本出版发行,省委书记车俊亲自为丛书作《总序》。自此,我省已实现现有217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一项一册”宣传读本的目标。《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第一批10本正式出版,这是国内首个在抢救性记录工作基础上编纂出版的学术成果。
8月16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负责编纂的《浙江通志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