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四川与国家文物局签署文物保护战略合作协议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2-22 16:49:07

本网12月20日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2019年12月19日,国家文物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在成都签署《深化四川文物保护利用改革战略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合作协议》)。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兴平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甘霖主持签署仪式。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全胜,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高中伟,国家文物局有关司室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根据《合作协议》,国家文物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将加强协作,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探索文物保护利用改革新路径,共同推动四川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四川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国家文物局将支持四川依托三星堆遗址建设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支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和川陕革命根据地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支持古蜀文明遗址、丝绸之路南亚廊道四川段、藏羌碉楼与村寨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支持将巴蜀文化考古研究纳入“考古中国”范畴,建设古代都市考古遗址保护利用重点科研基地,支持四川开展重点石窟及石刻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建设中国南方地区石质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和重点实验室。支持四川实施博物馆提升行动,新建或改扩建一批高水平的综合性和专题性博物馆,支持与意大利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考古发掘、文物保护、陈列展示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支持依托四川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考古研究、文物保护、博物馆等领域培养一流专业技术人才。支持依托成都中医药大学建立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中心或重点科研基地、建设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支持四川通过设立基金、社会捐资等方式保护文化遗产。



四川省人民政府将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综合评价,强化省级部门文物督察职责,落实市、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文物行政执法责任。进一步加强各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和专业机构建设,在事业单位改革中保持文物保护、博物馆机构队伍稳定和发展。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对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等予以倾斜。进一步加强城乡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完善地下文物保护管理体系,将文物保护相关内容纳入国土空间规划。

《合作协议》的签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重要精神的具体举措,对于全面深化四川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工作,加快四川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具有重要作用。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相关背景材料

四川是红军长征三大主力经过地域最广、行程最远、时间最长的省份,也是长征途中召开会议最多、发生重要战役战斗最多、经历自然条件最为恶劣的地区,是长征中红军三大主力之间最早实现战略会师的地方,是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红二方面军的诞生地,也是为红军长征提供人力财力支持最多的省份,在红军长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川是红军三大主力长征都途径过的唯一省市,是红军长征的主体地区之一,转战10个市州69个县,足迹遍于全川东南西北。红军长征在四川的征战历程,为长征精神的形成和铸就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基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四川遗存有不可移动长征文物442处,在红军长征途经全国15个省(市、区)中位列第一,占全国总数的27.5%,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5处。拥有可移动长征文物2788件(套),珍贵文物112件(套)。四川长征文物类型丰富、价值突出、特色鲜明,广泛分布于长征沿线区域,是所涉及历史事件的重要见证,是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丰富而宝贵的文物资源。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精神,根据《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要求,目前正组织编制《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保护规划》,以作为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的主要依据和行动纲领。

三星堆遗址相关背景材料

一、遗址基本情况

三星堆遗址系1988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大遗址、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三星堆遗址分布面积12平方公里,距今4800至2600年,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蜀文化、古城、古国遗址。现有保存完整的东城墙、西城墙、南城墙、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以及祭祀坑、宫殿区建筑基址、居住址、墓地等重要遗存。三星堆遗址被称为“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世界第九大奇迹”,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二、考古工作情况

三星堆遗址自1929年发现以来,专业考古单位对遗址、鸭子河上游至龙门山脉东麓区域开展了7次考古调查,共计调查面积近500平方公里。在遗址重点保护范围和一般保护范围开展考古勘探5次,面积13平方公里。开展考古发掘35次,面积近14000平方米,主要集中于青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