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晋江挖掘清官廉吏元素 创新廉政文化"晋江样板"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2-22 16:48:38

本网12月20日讯 作为海滨邹鲁的晋江市,在历史上涌现出了“吾宁失馆职,不敢失身”的明代翰林王慎中、清朝康熙皇帝御赐为“天下第一清官”的施世纶等一大批家喻户晓的清官廉吏。近年来,晋江市广播电视台创新形式,采取电影、电视等媒体传播手段,深入挖掘晋江历史上清官廉吏的故事,大力提升和推广廉洁公正、铁面无私的历史元素和文化内涵,取得了明显成效,创新打造了廉政文化建设的“晋江样板”。

挖掘清官廉吏元素的创新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晋江市广播电视台高度重视家训家风的教育,深入挖掘晋江市清官廉吏历史元素,率先搭建了推进晋江特色廉政文化建设的新载体。

1.发挥媒体作用,创新清官廉吏故事传播形态

一是在姓氏文化中引出廉政故事。近年来,晋江市广播电视台主动作为、积极挖掘晋江清官廉吏元素,取得了明显成效。晋江电视台《咱厝咱人》栏目与晋江市谱牒民俗学会合作开办了《姓氏文化系列》节目,专题制作《话说堂号与郡望》、《咱厝的家训家风》、《寻根探源行祠堂》等涉及晋江清官廉吏的元素,针对性推动姓氏廉政文化,深入人心。如,在探寻柯姓堂号“瑞鹊堂”的来源时,就讲述了柯述处理赈务和分配物资公正廉洁的故事,成为晋江市参与分配救灾财物的有关部门及干部职工廉洁教育的生动教材。在《咱厝的家训家风》、《寻根探源行祠堂》系列节目中,讲述宣扬祠堂族训家规和清官廉吏的历史故事。如,在讲述浔海施氏大宗时,结合《施公案》,着重讲述了“天下第一清官”施世纶的故事,使观众对施世纶清廉为官、爱民如子的行为印象更加深刻。将廉政文化纳为《姓氏文化系列》节目的重要内容,把清官廉吏的故事立体融入各个姓氏和祠堂,使观众更透彻了解身边姓氏和祠堂的廉洁文化。近年来,晋江市广播电视台总共制作完成的30期《话说堂号与郡望》、32期《咱厝的家训家风》、20期《寻根探源行祠堂》,丰富了晋江清官廉吏历史元素和理论内涵。晋江电视台专题部还专门开辟《晋江历史名人》系列,从人物直接切入,更详尽讲述张瑞图、俞大猷、吴鲁、陈紫峰、曾公亮等晋江历史上的清官廉吏故事,使观众更透彻了解其廉洁事迹。

二是在灯谜文化中融入廉政故事。晋江市广播电视台还通过《猜灯谜》节目,紧扣廉政主题,创新展现晋江本地清官廉吏元素。在晋江电视台《咱厝咱人》栏目,开辟《猜灯谜》节目,围绕晋江本地清官廉吏的故事,以木偶的形式出谜面、解谜底,把闽南俗语、谚语、歇后语、成语小故事、廉政小故事与猜灯谜有机融为一体,使观众在猜灯谜之余,学会了晋江本地的特色廉政文化。如,“王命岳撙节惜福”的故事、“蔡黄卷不受礼金”的故事等,使廉政故事与廉政谜语更加契合。在此基础上,晋江电视台其它新闻栏目也策划、制作和播出了大量关于晋江清官廉吏元素的选题。

三是在农村电影中放映廉政故事。近年来,晋江市广播电视台还通过电影公司的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进农村、进社区、进单位,播放廉政题材电影,使廉政文化走入千家万户,走进群众心中。近年来,先后放映了《谷文昌》、《焦裕禄》、《廉政第一击》等50余部观众耳熟能详的廉政人物电影及各类廉政教育宣传片,引起群众的强烈反响。挖掘清官廉吏元素的独特做法,为创新廉政文化“晋江样板”的研究提供了样本。

2、利用廉政基地,创新清官廉吏故事展示方式

晋江市广播电视台高度重视廉政教育,创新把清官廉吏元素纳为廉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党员干部职工和广大基层群众提供了正面教材。同时,主动把市廉政教育基地和遍布各单位的廉政教育长廊,纳为广播电视各大栏目选题的重要来源,推动廉政教育深入千家万户。如,针对市图书馆经常举办廉政展览的特点,安排记者及时跟进,重磅报道展出书画作品中的廉政故事;对市国土资源局“党务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