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12月13日讯 以“古镇新空间”为主题的“2019中国名镇(周庄)论坛”于11月30日-12月1日在古镇周庄成功举办,论坛邀请了来自建设领域、旅游领域、文化艺术界专家及学者,全国名城名镇名村代表、文化旅游及文创企业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以当下精致古镇建设和“夜经济”大发展为契机,共同探讨了古镇人居、产业、文化、生活等新空间与旅游体验的创新融合。
中国美术学院城乡统筹研究院院长曹增节出席了本次论坛,并发表了题为《全域理念下的周庄多空间发展》的精彩主旨演讲。
周庄从80年代中期开始,在历届政府的持续开发指导下,一直走在中国古镇发展的前沿。但是周庄的雄心不限于现在,它要更多地面向未来。30年来,周庄一直在中国古镇保护的最前沿。再过30年,周庄能不能保持这种状态,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生态,文态,形态,业态,活态,五态规划与多空间的理解,现在成为了新的古镇保护和发展的重要理念。周庄的空间发展分三个阶段,在80年代到21世纪的十几年中间,主要是小空间发展。需要指出的是,以阮仪三老师为首的老前辈,已经把周庄古建筑原生态作了最重要的成分分工。
到了新世纪,周庄的发展是在朝着多空间发展,周庄开发夜周庄,水周庄,大周庄,现在夜周庄已经基本成形,水周庄也正在成形,大周庄正在形成。不仅仅是夜周庄,水周庄,还要从更多的文化空间、可变空间、虚拟空间,就是对空间进行更广泛的理解。古镇新空间的概念,绝对不是一个地域的概念。
可以说,周庄最宝贵的资源就是它的老生态、老生活,在周庄现有发展中两句口号说的非常好,它是形象宣传的卖点,一个就是“有一种生活叫周庄”,第二个就是“中国第一水乡”,这是周庄这几十年来最宝贵的资源。未来的周庄,就是要突出它的特有资源、原生活状态,必须注重原住民的生活,要进一步地展示出来。
怎么样想办法把游客和原居民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从多空间的概念来说,一个就是已经在开发的夜空间,主要就是三点,一个是以时间换空间,第二个是向时间要空间,第三个是用时间造空间。夜间经济提了几十年,但是真正做起来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周庄花了很大的力气开发夜间经济,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而且灯光照明总体来说非常好。
第二个是水空间。周庄的品牌是中国第一水乡,水上体系怎么样进一步打造,这就是江南的生活方式。不光是晚上,白天也可以做,它是全时空的旅游项目。怎么样给人一种深入其境沉浸式的感觉,要进一步细化,把船歌、船宴、船队都丰富起来,把水上资源进一步利用起来。
第三,周庄要进一步营造经典空间。把整个周庄的每一栋房子,结构都做出来,让游客也能够看到周庄整个古镇。此外,要营造识别性强的场景,比如周庄网红打卡点,让游客觉得到了周庄就要奔这几个地方去。
第四,要设计临时的、专题性的小空间,比如设置临时的、可变动的装置,把这些装置变成一些主体性的,能够烘托气氛也有商业意义。第五,要设置文化空间,把街头美术、音乐、摄影适当引导,融入古镇空间中。进一步对空间的细化和品质化做一些事情。
希望周庄在今后的30年中,也能够引领整个江南古镇的前沿发展!
(尤紫璇 周宣)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