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11月19日讯 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研究所发布了《中国旅游住宿业发展报告2019》,报告指出,住宿业发展在要素创新上要注重深挖存量住宿设施的空间价值;要以科技赋能提升服务和生产效率,特别要注重5G、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VR/AR等数字技术和大健康、模块化建造、3D打印、低碳环保技术等新兴技术在住宿业的应用。
报告指出,随着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要平衡好人工服务与AI在住宿行业的应用,未来酒店档次越低,人工智能应用程度越高;酒店档次越高,人工应用反而越多。住宿业将越来越多依托数字技术重建新的消费场景,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例如无人驾驶汽车可能变身智能化酒店,酒店客房定制化将越来越普遍。文化因素在住宿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体现地越来越显性化,一方面是以文化自信促进品牌自信和品牌成长,另一方面是以文化创意提升住宿产品附加值和丰富消费者体验。企业家作为风险承担者、机会发现者和创新实践者,其对行业发展创新的价值和作用应更加受到重视;“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我们要不断行业内倡导企业家精神,包括职业经理人和企业高管在的员工都需要具有企业家精神。此外,资本对行业成长的助推和复合型人才对产业素质的提升都仍然非常重要。
数据显示,国内旅游者已成为我国住宿业的主要消费群体,内行而挑剔的国内旅游者会迫使酒店和住宿企业努力达到产品高质量标准和产品创新,有助于住宿企业赢得国际竞争优势;国内需求的特点对塑造我国住宿产品的特色,产生技术革新和提高质量的压力都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消费的分级与分层,需要重视“千禧一代”这个“没有饥饿感”的消费群体,同时要关注到银发一族消费潜力有待挖掘、中等收入群体的崛起以及消费市场下沉等趋势,这些新消费正在催生新的业态,例如微型酒店、健康酒店、文化艺术酒店以及亲子酒店等。因此要重视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提供契合消费者需求的住宿产品。
(伍策 楠雪)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