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地安门外响起北京小曲儿 京城余韵勾起故园乡愁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1-18 13:24:06

近日,地安门书店“为宝雅集”活动吸引了不少读者,西城民协会员、鼓楼燕春社班主陈伟讲述了北京小曲儿的起源、变迁与现状。

有人说,北京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没有民歌小曲,连一些文化界、音乐界的专家也这么认为。其实大错特错,北京不但有民间小曲,而且还十分丰富。 北京的小曲源于明代、清代,民国更胜,许多古老的小曲至今传唱。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在田野乡间、茶馆酒楼、胡同四合院中流传的小曲,逐步被淹没了、遗忘了。

昨日,陈伟老师现场讲述了《探清水河》、《画扇面》、《糊涂调》、《探妹》等北京小曲的来龙去脉,并示范演唱。曲中的内容不是风花雪月也不是深奥哲理,只是日常生活,带着点俏皮与活泼,在聆听者面前展开的是一幅幅北京人最普通也是最写实的生活画卷。

正因为有这样的内容,北京小曲的词也多平实质朴,日常生活用语遍布其间。小曲一点一点记录的都是老北京市井的生活,絮絮细语间是讲不出的生动。那小曲的调是随着大运河从南方传来的,也算得上是南北文化交融的一个象征,正因这点,小曲的调既有着南方的婉转之感,也有着北方的利落之意,这词调与内容三者融汇,才使北京小曲这般生动有趣 。

北京的小曲,是北京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北京的历史、民俗、民风、民情,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民俗价值。

小曲不仅是北京人的回忆,也是众人对老北京日常生活的印象。可如今高楼取代了四合院与胡同,流行音乐与各种电视节目取代了小曲,老北京的痕迹似乎一点点在消逝。原来在胡同口飘荡的曲调声愈来愈弱,那对故园北京的情又该往何处寄呢?

小曲声渐弱,余韵在心扉。今日同相忆,情伴弦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