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文物古迹整体保护 河北正定古城焕发新活力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0-09 09:11:58

每一座古城,都有一段绵延不绝的历史。

始建于1600多年前的正定古城,面积6.6平方公里,却汇集“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等不同朝代的建筑文物,城内步行百十步,便能感到历史长河奔流而过。

虽是古迹,却并不孤独。白天,城中古塔寺庙与民房店铺比邻而居,庄严古朴与车水马龙相映成趣。晚上,整座城华灯闪耀,歌舞演出抓人眼球,古色古韵令人沉醉。

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在正定古城内,不仅石碑、城墙、古建筑保存或恢复完好,连花草树木,都作为古城的一部分,被细心呵护。城中的古槐历经数百年沧桑,依然挺拔茂盛。

保护文物,更要保护整体风貌

从石家庄市区出发,一路向北。当驶过宽阔的子龙大桥,抬头便可见数十米高的正定南城门“迎面扑来”。

这是国内少有的完整古城城墙,它不似影视剧里或很多人印象中那样,“打开城门就能直接进城”。主城门的外面包着扇形的瓮城,瓮城的外面还斜包着形似月牙的月城,瓮城的门开在侧面。这意味着古代军队若从南城门入城,得折几道弯、过几道关才行。

“古城地处平原地带,无险要地势据守,在古代需要修建复杂的城墙工事来增强防御效果。”正定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朱志辉说。

沿着波光粼粼的护城河,领略城墙的雄伟大气,更品味古人的智慧。

2013年以来,正定全面开展古城保护规划工作,相继实施古城墙保护、阳和楼复建、隆兴寺摩尼殿明代壁画修复等24个文物保护重点工程,目前绝大多数已完成。不过,对于南城门的修复,一开始有人反对重建或整体修复的方案,担心同质化建设,会造成古城“个性”衰减。针对争议,正定坚持现状整修和遗址保护为主、整体修复为辅的原则,成立专业团队进行遗址勘测、文献查阅、数据采集和制图,呈现南城门的本来面貌。

登上城楼,举目北望,城中古寺古塔、古街古楼映入眼帘,与商铺民居、绿地公园等一道,沿着城市中轴渐次排开,古城天际线尽收眼底。极目远眺,城内没有一座6层以上高楼;城内的屋舍民居多灰砖青瓦,色调简朴,与古迹相得益彰。这得益于正定制定并落实《正定县(正定新区)总体规划及古城风貌恢复提升规划与实施》,严控文物保护范围及建控地带内的建设,确保建筑的高度、体量、风格、色彩与古城风貌和谐统一。

自南城门入城,迎面碰到几名来自南京的建筑专业学生,她们刚刚游览完城中景点。“头一次见到这么多名胜古迹聚集在一起,特别是寺庙中的斗拱保存修缮完好,让我们能领略原汁原味的古代匠人的技艺风采。”

此外,正定逐步建立健全古城保护领域管理、协调、监督机构,使古城保护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依托资源,开发优化旅游业态

走到一座府苑前,门前的古装表演引人驻足。一位身着古代服饰的老妇人弯着腰、挎着篮子走来,理了理自己的灰色粗布裙,笑呵呵地说:“俺刘姥姥来看看老太太、姑奶奶和姑娘们!”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游人拍掌喝彩。

眼前便是荣国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