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刷脸"秒过关"大脑"智慧强 海港边检到底啥样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8-28 09:53:13

凌晨5时,天空微微泛起鱼肚白,暗沉的眼袋陪着潘新建结束了午夜时段最后一班入境外轮的巡查。这里是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之一的北仑港,与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有直接航线往来。台风“利奇马”过境后,等候许久的船舶纷纷开足马力,出入境船量激增,最多时一天能达49艘。

潘新建是宁波北仑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一名检查员,已“连轴”工作了好几天。他同站内其他126位民警一起,担负着甬江口以东、穿山半岛以西35公里海岸线范围内16座码头、38个泊位和4个锚地的边防检查任务。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口岸进一步开放,一批包括北仑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在内的“国门卫士”也随之陆续成立。几十年来,北仑出入境边检站守卫者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助力边检的手段也越来越高科技。

去年中央机构改革,新组建国家移民管理局。今年元旦,北仑出入境边检官兵集体脱下军装,换上藏蓝色警服,成为了中国第一代移民警察。海港边检到底什么样儿?又发生了哪些故事?我们跟着边检卫士去巡查。

开车去执勤 工作效率高

采访那天,尽管已经避开了最热的正午时分,但火热二字,仍不足以形容8月的北仑港。港区第二国际集装箱码头,一排排五颜六色的集装箱堆得有四、五层楼高,叉车、大货车在其中来回穿梭,不远处,巨大的橙红色桥吊上下作业。

执勤业务三科检查员李辉当天下午时段的外勤工作却刚刚开始。拿好高频对讲机、戴上桌上的藏青色警帽,待李辉准备就绪,我们跟着他出发了。

示意我们上车后,李辉介绍说,“外勤包括巡查、接送船舶、驻船等,今天下午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船舶例行巡查。”他解释说,同大家悉知的机场边检一样,海港边检也是依法对出入境人员、交通工具及其携带、载运的行李物品、货物等进行检查、监护。“例行巡查是为了防范和打击外籍船舶在港期间的非法出入境行为。”

在北仑出入境边检站,开车去执勤早已不是新鲜事。

“1993年,我就专门负责开车接送检查员。”北仑出入境边检站现任站长金红宣回忆说。198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宁波港对外开放一年后,为更有序地开展口岸贸易,宁波边防检查站北仑监护队成立了,这是北仑出入境边检站前身。1988年,监护队升格为副团级北仑分站,彼时,40多位部队官兵是分站驻守“国门”的主力。

27年前,还是新兵的金红宣来到分站。当年北仑港还只开放1个码头,但随时有船靠岸,边检站需要24小时值守,执勤时大家只靠步行或骑车去码头。金红宣还记得刚入队不久的第一次独立执勤。那是3月一个寒冷的凌晨,接到有船入境消息,为了及时做好对上、下船人员的核实监护工作,他裹着棉大衣和雷锋帽,骑着旧式28寸自行车赶往泊位。驻地离港区不远,路上也花了半个多小时。

随着口岸进一步开放,出入境船只越来越多。为了执勤更高效,当时分站拍板选派了表现优异的金红宣学习驾驶。金红宣还记得当时的车型是北京212吉普车,全站就一辆。有了汽车后,执勤效率明显提了上去。

执勤工具的改变也见证着港口的繁荣。2014年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现更名为中国人民警察大学)边防检查专业毕业后,李辉来到这里。此时,北仑出入境边检站经国务院、公安部批准,正式对外独立行使边防检查权已有17年,年均检查入出境港船舶也从最早的1600艘次3万人次增加到16000艘次32万人。

李辉入职一年后,宁波港集团、舟山港集团实质性重组成功,宁波舟山港正式成为国家主枢纽港之一。边检站守卫“国门”的使命更为重大了。如今,边检站管辖港区10余万船员出入频繁,口岸涉外业务单位多达130家,每年出入口岸限定区域和登轮作业的人员达千万人次。截至去年底,港区集装箱吞吐量更是突破2000万标箱。

为了保障口岸安全和服务质量,边检站将警力前移,直接在港区码头点设置了执勤、生活于一体的办公点,执勤业务二、三两科各配备一辆执勤车分区驻点承担现场边检工作。

李辉所在的三科共13人,其中两人不久前被其他部门借调。“三人一组轮班制,24小时值守时就住在办公室,除带班领导统筹外,每天一人出外勤,一人就负责现场窗口办理业务。”李辉边打方向盘边说,三科辖区日均有七八条船出入境,为了减少耗在路上的时间,开车是最好的选择。

“刷脸”秒过关 “大脑”智慧强

一阵七弯八拐,大约15分钟后,车速慢了下来。经过一道关卡和两个减震隔离带,我们正式进入了台塑码头的范围。“这是我们辖区最远的一个码头。”李辉跟我们普及道,台塑码头是由台塑集团投资的化工码头,从这里装卸的都是原油化工类货品,下午要巡查的第一艘船舶就停靠在此。

通过引桥,便是口岸限定区,远洋货船出入境都会在此停泊。进入引桥前,我们还需过一道关卡,就在这时,几位码头工人从一旁的小门处只用几秒便“刷脸”过了关。一聊才得知,这是边检站今年7月试点新增的智能传感系统。

新系统安装后,船舶代理公司、联检单位等只需将人员、车辆信息提前向边检站申请上报认证,便可在一定期限内“刷脸”“刷车牌”直接进入。“相比过去要准备纸质材料提前申请、再人工人证核验方便多了。”驻守关卡的民警朱宏立介绍。据悉,试行1个多月就有50名用户申请认证并体验了高效过关卡。

新设备外观看上去和普通门禁似乎没什么区别,其实不然。我们了解得知,作为“国门”的一道重要关卡,新设备并非一装了之,除了认证录入需层层把关外,网络安保等级技术要求也更高,背后涉及到技术和运营管理、系统升级等方方面面。

我们也下车尝试“刷脸”进门,刚在摄像头前站定,“人脸信息未注册”的提示声就响起,门没有打开。当地一家船舶代理公司的司机沈师傅开车从限定区回来,距离两米多时,摄像头就识别车牌成功,自动抬杆放行。

“以前要提前一天报备,还必须掐点进,超1分钟都不行。下车刷卡、查证件,有时车一多,就会排队。”沈师傅说,现在既简化了流程也提升了速度。

这让我们不禁又想起早前在参观站史馆时看到的一张张老照片:1997年边检站就率先推行以“电脑站岗,鼠标巡逻”为特色的电子门警系统;2007年又推出集网上报检、网上短信、网上船情为一体的“电子通关工程”;2014年建成全省首个硬件完备的海港证件研究中心,研发出入境证件远程联网鉴别系统……难怪边检站政治处负责人施建文在介绍时难掩自豪地表示,在信息化建设上,北仑出入境边检站一直走在前列。

“到了。”李辉的一声提醒将我们的思绪拉回。伴随“呜呜……”的机器声,我们见到了“台塑8号”。这是一艘总载量34000吨的中小型货轮,正通过管道卸载化工原料。

戴好警帽、开启肩上的执法记录仪,通过对讲机汇报行动后,李辉登船巡查了。登船也有“行规”,上下船者都需登记。填好信息,他直奔主题,向货船大副黄先生了解船员上下船情况,得知有一位台湾船员摔倒住院后,李辉又仔细询问了后续登船返回等问题。按规定,船员出入境时间必须与船舶相一致,否则就要办理相关手续。

事实上,就在我们得知这位船员情况前,北仑出入境边检站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