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湖南隆回:编外农技员躬身田地 推广农技书写春秋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8-26 14:39:35

本网8月26日讯 8月25日,太阳火辣辣,一个黝黑而瘦瘦身材的小伙冒着37度高温在田间为农户开“处方”。“月升大叔,近段天气干旱,现在你种的20多亩水稻要设法保持田里有水,后期干湿交替,注意预防稻飞虱。”他,就是湖南省隆回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特聘农技员赵叶朋,正在该县羊古坳镇龙家湾村11组贫困户龙月升的田间,翻动稻穗,检查病虫情况。

赵叶朋,1990年1月出生于司门前镇东山村,高中毕业后,进过厂,打过工。近年来,农村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或向城镇集中,留守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部分是文化水平低、年龄相对偏大、体力不支的老弱病残。年轻人“谁来种田”成了农村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90后的赵叶朋,逆流而上,返乡挽起裤腿下田从事农业,遭到不少人的非议与冷嘲。赵叶朋自2009年迷上农业以来,与农民和水稻结缘,至今已有11个春秋。

赵叶朋自从2009年参与袁隆平院士超级稻高产攻关示范工作以来,十一年如一日,坚守在农业一线学习农业生产技术。刚开始,赵叶朋什么也不懂,他和超级稻高产攻关基地负责人王化永一道拜羊古坳镇农业站肖利民站长为师,虚心学习,细心记载。当人们甜甜地进入梦乡时,赵叶朋要把水稻的生长情况、叶龄进度、病虫调查、水肥控量及产量构成等,一个又一个数据爬满他的日记行间。到目前为止,他已经记下了13余万字的水稻种植日记。随着时间的流逝,赵叶朋从一个农技“门外汉”成长为懂技术、爱农业、有情怀的农技员。一直以来负责着袁隆平院士超级稻高产攻关示范基地的技术实施,和肖利民、王化永一道攻克了超级稻试验高产难关,分别于2011年、2015年成功实现900公斤和1000公斤高产目标,他同样为农业科技进步和粮食生产做出了一定贡献。



为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他积极参与超级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基地技术优势为推广示范平台,主要负责羊古坳、司门前等乡镇的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指导服务,推广面积2万余亩,并带动雷峰、龙家湾村等5个村29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优质水稻产业脱贫增收。今年春季,赵叶朋参加了中共隆回县委党校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学习,主动联系匡家铺村党支部以“党建+引领”的创新模式,办起一个党员示范岗高档优质稻百亩示范片。该村通过党员带动、引进乡土农技专家等方式,实现村级集体经济“零突破”。现在,赵叶朋被培养为预备党员。赵叶朋、龙金等几个90后小伙子长期生活和工作在党的十大代表王化永身边,业余时间学习十九大精神,读懂了党中央对粮食生产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针政策。为了实现水稻绿色、安全、优质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赵叶朋牵头流转1200多亩土地,建立“湘米工程”优质稻“玉针香”、“泰优390”、“隆晶1号”等种植示范基地,在获得丰收的同时,更注重农产品质量,让人们吃饱更要让人们吃好也是他们的追求目标。

2018年11月,赵叶朋经资格审查、选聘考核,脱颖而出竞聘为隆回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特聘农技员,成为该县没有正式编制、没有职位职称的“乡土农技专家”。赵叶朋和王化永一样,也是袁隆平院士的“小学生”,袁院士教导说:种水稻的论文是写在田埂上的。从选种、育种、播种、插秧到植保、施肥、灌溉、机收……赵叶朋的身影,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