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江山:握“高质量”画笔 绘“大花园”全景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8-21 14:41:57

江郎山下,须江水畔,生态优美的三衢大地,正手握“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画笔,描绘“江山大花园”的全景图。

10年前,位于浙江西南角的江山市,创造提出并启动以产业增收、公共服务、农民素质、环境整治和基层基础等五大提升工程为主要内容,以全面提升农民幸福指数为最终目标的中国幸福乡村建设以来,100多个富裕、满意、文明、美丽、和谐“五村联创”的乡村层出不穷地涌现,一个切合区域实际、顺应群众要求、富有本地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创新模式初具雏形,一条“标准引领、特色推进、文化铸魂、产业支撑、共建共享”的景区化幸福乡村建设之路渐行渐宽。

如今,集全国“两山”实践样板区、全域旅游示范区、乡村振兴先行区于一体的“江山样本”,正在“融衢接杭”的大花园建设中,全面铺开乡村振兴战略。

如画江山,踏歌而行。

定义幸福,打造城乡协调发展样板区

2009年,江山创造性启动以“富裕”“满意”“文明”“美丽”“和谐”五村联创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实施产业增收、公共服务、农民素质、环境整治、基层基础“五大提升工程”,积极探索“低成本可复制、乡土化可操作、长效化可坚持”的具有江山特色的乡村建设之路。

十年磨一剑。当时间的指针来到2019,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再回头去看江山当初提出的“五村联创”和为“中国幸福乡村”定义的5个目标,这在10年前是多么得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

这里的百姓 安居乐业

石门镇金炉村早些年是个远近闻名的“养猪村”,当时全村共有47户养猪人家,由于村民大多采取散养,粪污直排入溪,久而久之,溪水变得又脏又臭。可如今的金炉村,臭烘烘的猪棚不见了,这里已华丽变身为《人民日报》都为之点赞的“石斑鱼村”。

吴旭国是村里最早外出考察的村民之一。2014年,他靠“取经”学来的鱼苗养殖和孵化技术,养起了石斑鱼。第一年试水养殖了6000尾鱼苗,收入1.8万元。尝到甜头的他于2016年创办溪坑家庭农场,2017年后农场出产的石斑鱼苗每年超过40万尾,年收入从50万元跃升至去年的70万元。截至目前,该村已有25户村民建起了鱼池,养殖面积达4500平方米。

“活水养殖”不仅让村民走上致富路,也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成功创建“无猪村”后,金炉村积极响应“五水共治”,修复生态系统;通过“项目+捐款”的方式筹集资金,对10多公里的村道进行改善; 随后又对“赤膊墙”等进行排查整治,使得原本破败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因百座宋代古窑而得名、因一方月亮湖而扬名的碗窑村,凭借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在发展农家乐和民宿产业时尽可能保留原汁原味的农村风貌和亦农亦野的农家风情。碗窑村的农家乐不仅拿到了“省级农家乐特色示范村”等一系列荣誉,还带动了村庄周边的餐饮业、果蔬种植业和休闲观光业,今年已吸引10.2万人次的游客前往体验“吃在山中、游在水中、采在园中、住在林中、乐在其中”的“新农趣”。

江山的幸福在哪里?在老百姓鼓起来的钱袋子里。在出台政策鼓励农民自办农家乐或民宿的大背景下,目前当地已有各类农家乐经营户463家、民宿床位9000多张;蜂蜜、猕猴桃等特色农业产值超40亿元,直接带动农民户均增收近万元。

这里的家园 山清水秀

十里环山皆松树,天下应无第二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