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8月6日讯 8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了《休闲绿皮书:2018~2019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
绿皮书通过划分休闲产业范围,构建了休闲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结合30个省份的统计数据,对休闲产业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绿皮书发现:(1)各省份休闲产业发展水平排名变化较弱,已呈现“固化”态势;(2)休闲产业发展水平较强区域集中在东部沿海带、京广沿线带和长江流域沿线带,西北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发展水平较弱;(3)休闲产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性在缩小。
绿皮书强调,2000~2014年休闲产业发展指数始终排名前十的省份有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北京、上海、河南、四川,但各省份发展变化不同,其中广东和江苏的人口和GDP基数较大,休闲产业总量意义上的排名始终位居前二。值得注意的是,长三角地区的江苏、浙江、上海休闲产业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表明该区域休闲产业规模效应明显。报告认为人口集聚程度高的长三角区域,休闲产业的集聚趋势会日益增强。
报告指出,15年间,中部的大部分省份以及东部和西部的部分省份排11~20名,其中中部地区包括安徽、湖南、湖北、山西、江西、黑龙江,东部地区包括福建、河北、辽宁,西部地区包括云南、陕西、重庆。15年来,排名始终处于后十位的省份分别是广西、天津、内蒙古、贵州、吉林、甘肃、新疆、海南、青海、宁夏。10个省份中,除了东部地区的天津、海南和中部地区的吉林以外,其余省份均位于西部地区。
报告也指出,2000~2014年各地区的变异系数都大于30%,表明休闲产业发展水平不均衡,区域差异性非常明显。但值得关注的是,变异系数由2000年的61.505%下降为2014年的60.834%,反映出区域差异在缩小。
绿皮书强调休闲产业发展不均衡特征,具体体现在较强水平的区域集中在东部沿海带、京广沿线带和长江流域沿线带,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的休闲产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这种非均衡性主要是自然环境本身的非均匀分布以及经济自身的集聚和扩散力量导致的。(伍策 赵雪彤)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