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7月19日讯 宁夏老百姓最爱听的传统戏曲,除了秦腔就数京剧了。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京剧被视为国粹。这一魅力独具的戏剧艺术,从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初期的“老四团”开始,一代代京剧表演艺术家丰富了这片土地上的戏曲文化,也为京剧的发展做出了奉献。
日前,京剧入选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该项目保护单位,如今的宁夏演艺集团京剧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夏京剧院”)也继续着前辈的事业。
历经萧条舞台又热闹起来
1992年,现为宁夏京剧院院长的刘京,结束了在宁夏艺术职业学院京剧表演专业的学习,进入宁夏京剧院,专攻花旦和刀马旦,由于扮相秀丽、嗓音甜美、武功扎实、身段利落,很快受到欢迎。这对于一名青年演员,是一个好的开端,可国内传统戏曲的黄金时代也很快过去,接下来进入了一段萧条时期,许多人改行离开,刘京也犹豫过,但最后还是回到了京剧老本行。
“那时候剧院处于一个半工作的状态,不是说没人演,而是全国戏曲行业都不景气。”刘京说,有时候下乡演出,观众们看到唱歌跳舞,都很兴奋,可一到演京剧的时候,可能因为听不懂,反应就很冷淡,这对于一个京剧演员来说,心里还真不好受。
低谷期就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开始有好转是在2008年。那年剧院为了重整旗风,推出了《海上生明月》《红绿灯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