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脚步日益临近,作为举办奥运会重要基础条件,北京冬奥会的场馆建设工作一直备受大家关注。日前,在对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的采访中,我们详细了解到目前冬奥会场馆建设情况。
“目前,各赛区场馆建设工作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刘玉民介绍。北京赛区国家速滑馆已经开始玻璃幕墙的吊装工作,标志着国家速滑馆正式“穿装”;北京冬奥村预计年底实现结构封顶,2020年底基本完工;首钢滑雪大跳台主体钢结构第一段桁架梁已经开始吊装,预计年内完成主体施工。另外,首体短道速滑馆等新建场馆建设也进展顺利。刘玉民表示,目前改造场馆方面也正在紧张进行中。“国家游泳中心进入冬奥会冰壶场馆全面改造阶段,国家体育馆、首都体育馆等场馆改造工作也已全面启动。”刘玉民说。
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橇中心等新建场馆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赛道施工等作业,7.9公里综合管廊隧道全线贯通。张家口赛区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冬季两项中心及张家口奥运村将于今年年底全部完成主体工程。云顶滑雪公园完成U型场地、坡面障碍技巧、平行大回转项目赛道,并已举办了世界杯赛事。另外三条赛道将于今年年底前建成,达到测试赛要求。“大部分竞赛场馆都将在今年年底和2020年6月左右达到测试赛要求,届时也将具备举办世界杯或世锦赛的条件。”刘玉民说。
在基础设施方面,刘玉民介绍,目前北京冬奥会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京张高铁和京礼高速将在今年年底实现贯通。
冬奥会场馆作为一座城市的金色名片和地标,无论是在赛时还是赛后,都将成为整个城市非常重要的文化、体育、国际交往、经济等活动的交会地。刘玉民表示,“北京冬奥会场馆设计不仅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体现大国风范和魅力,同时也充分地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出中国元素。”他举例说:“冰上场馆如国家速滑馆是一座新建场馆,因为独特的设计风格得名‘冰丝带’,将承担冬奥会速度滑冰项目的比赛。”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将在冬奥会期间改造为“冰立方”,将承担冰壶和轮椅冰壶的比赛。
雪上场馆赛道和设施的设计与地形、自然地貌很好的结合,一方面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扰动,另一方面也创造出独特的比赛场地。“比如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刘玉民举例说,“场馆依托山体的自然落差而建,我们将跳台剖面的S形曲线融入中国传统吉祥物件‘如意’的造型中,故又名‘雪如意’。”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全世界第一座永久性的滑雪大跳台场馆,依托工业遗产进行建设,其造型设计吸收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