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贵州独山岑委周:在扶贫路上书写青春风采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7-09 22:50:14

本网7月9日讯 如果将脱贫攻坚比作战场,那么,驻村第一书记就是在党旗下冲锋陷阵的排头兵;如果将脱贫攻坚比作一幅画卷,那么,驻村第一书记就是在党旗下用心挥墨的执笔人。

在独山县基长镇董秧村,就有这么一位90后的第一书记,他既是“排头兵”,又是“执笔人”;他舍小家为大家,扎根基层一线,把工作当作“家事”,把群众当作“家人”,把对群众的赤子之心转化成为群众造福的实际行动。

他是谁?他就是在2019年获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的岑委周。



勤走访 理清发展思路

2018年1月,对岑委周而言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根据组织安排,他被选派到董秧村担任第一书记。

“没有基层工作经验,怎么办?如何才能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当时,作为县水务局建设站副站长的他,面对角色的转换,开始思考着怎么才能把工作干好。

驻村后,他经常利于空闲时间,走家串户,与群众交流谈心,了解困难群众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等,同时收集群众自身发展的意愿,逐步弄清村内各种问题的来龙去脉,有的放矢的制定方案,开展工作。

“11个村民小组21个自然寨1116户471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17户1300人。面对这些数据,想想都有些后怕。”岑委周回忆刚到董秧村时看到这份“试卷”,心里不仅忐忑,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通过走访调研,岑委周认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只有抓好班子建设,才能更好的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在岑委周的“号召”下,2018年8月董秧村成立了党总支,下设董秧村农民专业合作、劳务输出、老年党支部三个支部,在各村民小组成立党小组,让农村党员亮身份、亮承诺,充分发挥农村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此外,为引导村级领导班子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规矩意识和奉献意识,岑委周牢牢抓住党建促脱贫这个“牛鼻子”,以支部建设为主阵地,利用“三会一课”,组织党员学习《党章》《条例》《准则》等内容,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

“现在我们经常到村里学习,回家后给乡亲们讲解各种政策都能说出个一二三了。村里党员们能实现自我提升,都归功于岑委周这位‘好班长’,带头抓好村支部的阵地建设。”干号组71岁的老党员罗茂财,谈起近年来全村的党建工作,拍手称赞。



补短板 夯实基础设施

“如何把董秧村建设得更好?”自驻村以来,岑委周一直在琢磨着这些问题。

“董秧村之前的基础设施还存在着一些短板。只有下力气补齐短板,夯实基础设施,群众的生活才有盼头啊!”岑委周说,在实地了解村里情况后,他充分发挥“娘家人”帮扶优势,为村里争取建设饮水安全工程5个,农田水利灌溉沟渠2.5km,总投资100万元,目前,全村安全饮水已实现全覆盖。

“过去我们喝水都要去井边抬,衣服都要拿去河边洗,麻烦又费力。现在方便多了,自来水接到家,想喝水就去接,想洗衣服就洗衣服,太好咯……”拉荣组村民罗秉奇说道。

此外,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岑委周通过与电力、交通、通讯等专班积极对接协调,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全村通组路已全部完成,4G网络实现全覆盖。在住房安全问题上,通过实施危房改造项目,目前全村27户危改工作正有序推进。

“现在,有了路灯,晚上出去串门都不用带手电筒了,真好。”

“以前手机信号一点都不好,打电话全靠‘吼’,现在有了4G网络随便在哪都能打电话了。”

“以前出门办事走黄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腿泥,现在公路硬化到家门口,我们致富更有信心了!”

……

村民你一言我一语的相互分享着近年来村里的点点滴滴变化。

“岑书记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大力实施交通、水利、电力等项目,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饮水安全无保障等突出问题,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夯实脱贫攻坚的‘硬底盘’。”董秧村村主任罗绍芳告诉我们,在岑委周的带领下,2018年该村80户323人顺利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7年的10.78%降至3.92%。



谋产业 村干村民乐呵呵

要想致富就必须发展产业。家有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成了岑委周最大的工作方向。

“怎样才能把产业做大做强?“群众会支持吗?”为此,岑委周积极组织村干部、尖刀排战士,通过入户走访宣传、召开群众院坝会等多种方式,积极动员群众参与农业产业发展,在以种桑养蚕为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兼顾发展中药材(白芨、刺梨)、精品蔬菜等产业,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让农户实现增收。目前,全村已发展桑园1400余亩,建成蚕房15000平米、白芨500余亩、刺梨500余亩,精品蔬菜300余亩。2018年,全村共560人通过产业发展+就近务工的方式,实现“双”收入,为长期稳定增收提供了保障。

“岑书记经常跟我们开群众会,给大家讲解种桑养蚕带来的好处。在他的鼓励下,我把自家2亩地流转给公司后,一年的流转费能得到1000元。而且还能到基地务工,得双份收入,日子越过越好了。”干号组建档立卡贫困户罗玉亮高兴地说:“现在种桑树,可比以前种大米强太多了。”

“过去一直在外打工,不能照顾老人、小孩。现在好了,家门口有种植基地,平时到基地务工,一天收入80元,既能照顾家里又能赚钱,真是两全其美啊。”村民莫选云说。

“我们村的变化真的太大了。”说起近年来村里变化,村支书罗金明侃侃而谈,我们村在基层党建、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上成绩不错,尤其是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探索出了“四个三工作机制”(建好三个组织、开好三场会议、定好三项制度、用好三方力量) ,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大家积极性都很高。

努力总会有收获,在今年的全县“七一”表彰大会中,董秧村因表现突出,被评为全县优秀基层党组织。“我相信在尖刀排和岑书记的带领下,董秧村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战役!”罗金明信心满满地说道。



后记:

盛夏时节,走在董秧村,随处可见一栋栋被装扮得格外漂亮的民居矗立村间、一条条干净笔直的道路四通八达、一棵棵桑树苗迎风摇曳……一幅产业兴、百姓乐、生态美的生动画卷扑面而来。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工作中,岑委周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扶贫一线岗位上,用90后敢于吃苦、敢于拼搏的特有“标签”,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

面对“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的荣誉称号时,岑委周坚定地说:“我将继续努力,扎实开展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认真履行好驻村第一书记各项工作职责,为董秧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作出最大的努力。”

(吴梦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