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6月20日讯 日前,由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旅游研究基地组织编写的标志性成果《中国文化旅游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发售。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报告》序言中指出:“文化建设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和保障,更是承载和遂行国家战略的基础工程;旅游是人文交流的高速路和立交桥,也是民心相通的加油站和体温计”“游客既关注文化遗产所承载的共同价值和家国情怀,也向往当代生活所散发的环境品质和人间烟火”。因此,在文化和旅游融合上,“需要在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之外,向美好生活要动力,培育更多主客共享的生活场景”。而且强调“只有投资者、创业者和市场主体真正认同主客共享的旅游发展理念,并在商业实践中持续创新,游客才能感受家国天下的价值,才能触摸人间烟火的温暖”。
《报告》整篇聚焦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战略任务,从文化和旅游融合的理论逻辑出发,结合最新实践进展,对我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做出了基本研判,认为:
1.在资源开发上,旅游将优先与场景展现力较强的文化领域实现快速融合。譬如动漫、非遗、博物馆、戏曲、杂技、电视电影、新闻出版等是未来一段时间文化和旅游融合需要重点推进的领域;
2.在新兴业态上,政策将优先支持文化和旅游融合程度较高、融合效果较好的领域。譬如旅游演艺、精品民宿、文化主题酒店、文化节事、文化创意等将获得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3.在市场开发上,彰显文化自信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领域将迎来快速增长。譬如红色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亲子旅游以及避暑、冰雪等特种旅游市场将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4.在主体培育上,文化企业和旅游企业的融合将陆续展开,开放和共享成为共同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理念;
5.在驱动要素上,“文化+”“旅游+”“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5G在文化和旅游融合中的应用将愈发重要,创意产业和科技创新将推动新一轮文化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6.在价值导向上,服务于本地居民的文化消费和服务于外地游客的旅游消费将实现有机融合,一个主客和谐共享的美好生活空间将成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最终价值导向。
在专题篇中,《报告》重点对旅游演艺、博物馆旅游、主题公园、文化旅游创意、乡村旅游、主题度假酒店、中医药健康、文化节庆节事等细分产业领域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系统梳理,并做出相应的判断和总结。附录是由中国旅游研究文化旅游研究基地起草的国内唯一一个《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划分与评定》标准,填补了国内研究空白。
(伍策 楠雪)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