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在2020年脱贫以后的时期,迪庆及香格里拉推动旅游+乡村振兴发展,既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需要,也是发挥旅游产业优势、巩固脱贫成果的需要。换言之,乃时势使然。
2019年6月8日,香格里拉首届旅游业发展论坛在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酒店举办。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旅游报前社长、总编辑高舜礼发表了以《后脱贫时代的旅游+乡村振兴》为题的主题演讲。他认为,香格里拉自2002年成为云南省迪庆州的县级行政区划,以景区为重点开展了旅游“二次革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的显著成绩。在2020年脱贫以后的时期,迪庆及香格里拉推动旅游+乡村振兴发展,既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需要,也是发挥旅游产业优势、巩固脱贫成果的需要。换言之,乃时势使然。
高舜礼认为,推动“旅游+乡村振兴”的实施,应该把握三个基本目标:一是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好旅游的催化剂和融合剂作用,把相关各业带动发展起来;二是如何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的综合目标,即十九大确定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目标;三是如何巩固农民的脱贫成果,在脱贫的基础上进一步致富,在经济上实现脱贫的同时,在精神和素质上也实现脱贫,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一、积极开发精小化项目
在旅游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县乡以下发展旅游,按照常规而专业的认识,当前重点应发展精小化项目。这既与乡村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相匹配,也对应了旅游散客化、自驾化的趋势。这些项目包括旅游吸引物(包括但不局限于景区)和食宿条件。当然,项目的精小化是有若干附带条件的。
1、扩大旅游产业分布。由目前的以城镇、大景区为中心,呈片区状、条块状的分布,进一步向纵深和全域拓展,将旅游产业更广泛地向乡村下沉,围绕交通干线和自然村落去布局,呈现树根状、章鱼触须状、网络状的分布。例如,随着州际间交通瓶颈的打通,世界遗产“三江并流”就应开发出片区和节点的代表产品,不仅有峡谷深切的大江奔流,还应有滨江风光、峡谷人家、劳作景象、世态生活、民族习俗、宗教文化。
2、丰富旅游吸引物种类。游客心目中的“香格里拉”,不局限于香格里拉,还遍及整个迪庆州;不仅在已有的大景区,更应在县以下的乡镇村落。让游客通过乡村体验、民俗探访、户外徒步、野外寻幽、峡谷探险、冰川科考、房车野营、星空仰观、宗教朝觐等,领略滇西北原生态的地质奇观、自然风貌、民俗风情、宗教文化,就是圆了自己的“香格里拉梦”。设计开发的旅游项目越是丰富,就越会有充分的出游选择,以及心甘情愿的旅游消费。“茶马古道”是滇西北知名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香格里拉的重要人文景观,可以参照甘肃瓜州研发的“玄奘取经之旅”,开发出包括观光、徒步、体验、野外等系列产品,任由游客分段参与、跟随马帮出行。
3、投资开发要小而精。乡村的旅游投资,不应强调大集聚,而应适度的分散;投资量上,不必追求动辄10多亿以上的“大项目”,而应是小投资、快收益;重要节点上,由于一时交通制约和人流不足,可暂时因陋就简,分阶段逐步到位;接待食宿上,不必追求多大规模,能够接待一家人就行。可以借鉴欧美国家的民宿模式,仅以原住民多余而可独立分割的房间作为民宿,未必要单独新建乡村旅馆,这或许更适于客流量不大的散客出游之需,如探险者、摄影家、独行侠、旅游达人。
4、突出外在和内涵特色。这主要缘于独特的地域。应该首先在外观上体现特色,包括地域、环境、民俗、建筑、餐饮等特色。以食宿条件为例,应该充分显示地域特色,如荞粑粑、牦牛火锅、山野菜、酥油茶,就是当地的餐饮特色,就如同怒江有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