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6月12日讯 作为西夏陵国家考古遗址建设和西夏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新的西夏博物馆自2016年开工建设,历时三年完成土建、装修和布展,于近期将正式开馆。新馆展陈面积大、展品丰富、展示手段多样。尤其是由于陈列条件改善,大部分馆藏精品文物得以展陈,新馆展陈的文物数量是旧馆的10倍之多!面对如此“豪”的展出,观众难免会看花眼。开馆前夕,西夏博物馆馆长师培轶为我们圈出了参观重点。
重点一:5分钟速览西夏文化,这幅“长卷”别错过
西夏博物馆新馆是一座两层结构建筑,参观时,首先进入的是宽大的序厅。序厅墙面上的主浮雕是一大看点。其将西夏疆域平面化处理,采用“之”字形布局,行云流水间绘制出一幅西夏文化的浓缩“长卷”,西夏时期重要的遗址、遗迹跃然而出。除宁夏境内颇具代表性的西夏陵、兴庆府楼阁建筑、承天寺塔、拜寺口双塔等,还有陕西的统万城遗址、甘肃武威的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敦煌莫高窟的九层楼等。珍贵的西夏文物也有展示,如西夏陵出土的鸱吻、人像石座、套兽、国宝鎏金铜牛等。
重点二:所谓“军书十二卷”,西夏“军书”长这样
我们在中学课本里学过的《木兰辞》大家都不陌生,里面这句“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更是张口就来。西夏博物馆新馆内的西夏史展厅里有一件西夏文展品(复制品),其性质正类似于《木兰辞》里所说的“军书”,反映了西夏的军籍登记制度。据师馆长介绍,这是我国比较早的反映古代军籍登记制度的原始资料。该件文物的原件保存在俄罗斯。
在西夏史展厅里还发现了不少有趣的展陈。比如说,在展厅一角的一方展柜里,陈列着上世纪70、80、90年代陆续在银川市工地施工中出土的碎瓷片,其中有的瓷片使用了“绞胎”工艺。这种工艺比较少见,据师馆长介绍,绞胎出现于唐朝,是用两种不同的胎泥掺在一块后上釉烧制的,北宋之后就少见了。该展厅展出的彩绘武士俑也很吸睛。据师馆长介绍,由于老馆不具备展陈有机质的条件,所以之前老馆只能展出复制品。新馆因为有了恒温恒湿柜,彩绘武士俑得以“一显真容”。
重点三:西夏文字和印刷在这里“活”起来
“远看都熟悉,近看不认识”,西夏文字一直是观众参观时的兴趣重点。新馆对西夏文字的创制规律、字型结构、语法、语音、书法都作了介绍,而且还与同时期的契丹文、女真文等作了比对,观众可以多视角了解西夏文字。据师馆长介绍,西夏博物馆馆藏残碑有3000多块,其中西夏文残碑占很大比例。说到文字,就不得不提到印刷。与西夏文字展示位于同一展厅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