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为人类妥善保护世界遗产(逐梦40年)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11-14 08:07:01

制图:蔡华伟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世界遗产首批项目被批准至今也走过了40年。1972年11月16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七届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世界遗产公约》),规定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定义。此后于1978年建立了《世界遗产名录》,首批列入了12个文化和自然遗产。

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中国的世界遗产从无到有、从少变多,中国完成了从文物保护到文化遗产保护根本性的跨越。

积极参与世界遗产多方面事务,总数居世界第二

《世界遗产公约》的目的是对具有“突出的”文化价值和自然遗产进行鉴定、保护、保存和展示,并将其完好地传承给子孙后代。世界遗产作为教科文组织的旗舰项目,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成为该组织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国际文化合作项目。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外交、文化、经济的发展和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在政府、学者和国际组织的多方努力下,中国于1985年正式加入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公约》。

1985年11月22日,中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批准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同年12月12日,中国正式成为缔约国。中国对国际社会做出了为人类妥善保护世界遗产的庄严承诺,由此汇入了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保护运动的大潮。

1987年,中国申报了首批6处文化遗产和双重遗产项目,包括长城、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秦始皇陵与兵马俑、敦煌莫高窟和泰山。它们全部成功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标志着中国世界遗产申报工作颇为成功的开端。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丝绸之路: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