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断支付机构和银行的“直连”后,通过网联平台处理支付交易,耗时更短,成功率更有保障,且更加安全。此次“断直连”基本完成是互联网金融整顿的又一重要成果,有利于提高清算透明度,及时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推动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切断支付机构与银行的“直连”后,网联平台能否保障网络支付的效率和安全备受关注。11月12日,网联公布“双11”运行数据,当日网联平台处理跨机构交易笔数11.7亿笔,相应跨机构交易处理峰值超过9.2万笔/秒,有效保障了“双11”支付体系平稳运行,平台性能和峰值交易承载能力得到了检验。
网联平台就是网联清算有限公司,于2016年10月份获批筹建。在网联平台成立以前,支付机构与银行是“直连”的,这意味着支付机构没有接入支付清算网络,而是各自和多家银行直连实现与商户、消费者的连接。由于“直连”的资金信息高度不透明,风险隐患较多,成为监管整治的重点。
作为国家级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网联平台通过连接支付机构和银行,集中处理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从而实现网络支付资金清算的集中化、规范化、透明化。从公布的信息来看,当前,网联平台的承载能力得到了检验,“断直连”业务迁移工作也已基本完成。
九成业务通过网联处理
网联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以来,在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合作开展的网络支付业务中,已有超过90%的跨机构业务通过网联处理,“断直连”工作稳步推进。支付行业向着更加规范、稳健的方向发展,支付效率整体提升,行业生态更趋和谐。
据了解,目前各支付机构已全部接入网联平台,并完成了主要支付业务的迁移。蚂蚁金服董事长兼CEO井贤栋表示,在网联平台筹建之初,按照“共建、共有、共享”的原则,支付宝就派出了专业人员,提供专业技术和经验,支持网联平台的建设工作,并接入网联平台,目前切量工作已基本完成。财付通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财付通(微信支付)一直在积极响应监管要求,首批接入网联平台。目前,财付通业务已基本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
网联平台的效率跟上了,安全性能不能同步?随着网络支付场景的多元化,消费者对支付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保障安全性的第一步是网联平台系统必须7×24小时运转,不能间断。因此,网联采用了“三地六中心”的系统架构,北京、上海、深圳3个城市6个数据中心同时对外提供服务且互为备份。这意味着,任何一个机房或一个城市发生重大故障,其他机房可以继续提供平稳服务,能够容忍城市级“灾难”。这一做法与业界传统的“两地三中心”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