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拼命干、拼命追的,到底是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是第四次工业革命?
前几年杰里米.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流行的时候,大家大谈第三次工业革命;而这两年人工智能火了,大家又跨到第四次工业革命去了。难道,第三次工业革命才那么五六年就完成了?
也许,在到底是第几次工业革命这个问题上,没有公认的统一标准,所以,为了突出人工智能等等技术的重要性,冠之以“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无可厚非的,甚至也有可能在若干年后被证明为一个英明的决断。
但是,人工智能技术60年前就出现了,为什么最近才被看好?如果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就难以抓住这次工业革命的要害,从而一意孤行地干成一个跛脚的“工业革命”。
这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一条路线之争:到底是科学技术还是管理技术在推动经济增长?
由于科学技术带来的改变是立竿见影的,所以大家更愿意用技术指标来划分工业革命的阶段。教科书上也说,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纺织机和蒸汽机的出现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出现为标志……
我不觉得这有什么错,但我还是想问:中国古代就有“四大发明”,据说也知晓降雨原理和石油成因,为什么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就是没发展起来呢?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格兰,其人均产出在1500年到1800年这300年间几乎没有增加。这个数据是安格斯.麦迪森估算的,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菲尔普斯教授认为很可靠。结合这期间还是有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航海大发现以及并不逊色的科学成就等等因素,菲尔普斯得出结论:科技进步不可能是经济在19世纪爆发式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在接近80岁高龄的时候,菲尔普斯写出了厚厚的一本《大繁荣》,自始至终要论证的观点就是:激励、鼓励和支持人们大规模参与发明的那些社会变革才是经济起飞的深层原因。
持有“航海家和科学家主推经济大发展”观点的人则被菲尔普斯称为熊彼特主义者。
我倒是觉得,非要搞清楚到底是先有社会变革还是先有科学技术,很容易陷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境,毕竟哥白尼他们也是在黑暗社会中点燃蜡烛的人,而如果把科学技术当做工业革命的身体、把(能引发社会变革的)管理技术当做工业革命的灵魂,问题就好解决得多。
曾经,非洲人的一句“停下脚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给一直大干快上、疯狂挣钱的中国人带来了很大震动。虽然许多国人在内心震动之后还是继续快马加鞭挣钱去了,但我相信他们内心还是接受这个观点的:只有灵魂跟上了脚步,人生之路才走得更踏实、更有意义,也走得更远。
所谓工业革命也是如此。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社会也有科学发现(哥白尼、牛顿等都是划时代的科学家),也有商业活动,甚至海上贸易都很发达,但因为没有大的管理创新,经济也就没有大的发展。
同理,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如果只有蒸汽机、纺织机这些发明,而没有新的管理方式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