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的执政倒计时
德国选民们是希望推翻默克尔政策,
还是仅仅希望对默克尔的政策做出局部调整呢?
文/周睿睿
不出意外,于12月在汉堡举行的基督教民主联盟(简称“基民盟”)党代会上,德国总理默克尔将辞选党魁一职。根据她亲口强调的“党权和政权必须集于一人之手”的原则,这也就意味着,即便默克尔做满第四任总理任期至2021年,长达16年的德国乃至全欧洲的默克尔时代也已进入倒计时。
默克尔日前对外宣布的辞选意向,背后是德国前所未有的议会政治危机。作为执政联盟中的党派组合,基民盟、基社盟、社民党在分别创下各自党史上最低得票率纪录后依然进行组阁。组阁之后,这一内部分歧难以弥合的执政联盟不仅于国殊无政绩,而且不断上演“宫斗剧”,民心渐失,在各个州选举中得票率下跌已呈刹不住车之势。
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资料图:德国总理默克尔。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基民盟在多个州选举中的得票率跌到百分之30%以下;基社盟在10月上旬的拜仁州选举中失去了自家衣食父母的绝对多数票;社民党不仅在联邦大选惨淡的成绩后又失去了北威州这个大本营,更是在多个州得票率跌到第三甚至第四。这些惨淡成绩后面,折射出来的是选民对德国议会政党政治的深深倦怠感。而在主流政治里被贴上极右翼标签的德国选择党,自联邦大选前以来异军突起,又使习惯了自由民主政治的人们对体制产生了更加深刻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已经不只是针对哪一个政党,而是越来越多地针对整个政治体制。
“有尊严地离开”
西方政党的雏形原是以共同的阶级立场为基石,发展出共同的“三观”以及对“何为美好社会”“何为正确治理”的政治想象,并以此把一群人捆绑在一起,通过群体的力量争取利益诉求得以最大化程度实现。而自本届德国联邦政府以“红黑组阁”的形式成立以来,无论是像默克尔执政盟友、内政部长泽霍费尔假意辞职这种闹剧,还是在闹剧以外的日常话题的讨论中,人们从“红黑组阁”诸党的行为里都看不到太多对政治理念的实践,有的只是“我们的人和不是我们的人干上了”。甚至连“我们的人”和“不是我们的人”究竟是谁,如何区分,都难以述清,与其说是几个党派在争斗,不如说是几群人在打群架。
这样的局面下,建立稳定政府变得很难。而稳定的政府,恰恰是惊魂未定的德国民众在右翼崛起、欧盟危机、国家福利眼看力不从心这一系列变局中所迫切需要的。另一方面,政局不稳又加强了政治光谱两极的势力:极右的德国选择党和极左的左党。两家党派最高度一致的地方在于:只管给选民画出一张又一张“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的大饼,至于如何证明自己具备做饼的能力,却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与此同时,中间路线的主要政党派别继续着模糊的面目,日渐式微。
在刚刚过去的黑森州选举里,尽管执政多年的基民盟州长博菲埃的执政能力受到公认,尽管社民党的沙费尔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