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自考”造就没有围墙的大学
1990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热情解答考生的问题。韩柏/摄
1980年10月31日,《北京日报》1版
2000年,考期临近,报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学员利用周末到辅导学校听课。谢荣楚/摄
▲1981年6月8日,《北京日报》1版
1981年7月15日,《北京日报》2版
▲1983年1月23日,《北京日报》2版
▲1983年6月14日,《北京日报》1版
▲1994年,在祥云教育中心,“高自考”学生排队领书的场面颇为壮观。
袁学进/摄
1983年1月29日,《北京日报》2版
1997年1月15日,《北京日报》6版
2006年初,考生冒着严寒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戴冰/摄
1986年11月11日,《北京日报》1版
1997年4月23日,《北京日报》1版
1980年,北京在全国率先试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它被简称为“高自考”,不受年龄、学历、身体条件限制,不设入学考试,宽进严出,考生自己选专业,自己安排学习和考试。这种培养模式大大满足了改革开放后的人才需求。到1995年,北京每25名成年人中就有1人参加了“高自考”。
1
不受学历年龄限制的“高考”
上世纪8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不够丰富,上大学好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十分困难。然而,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祖国建设需要大量人才,单靠全日制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何况,社会上还有不少奋发学习的自学者,他们渴望通过严格的考核,使其学历得到国家承认。在这种情况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运而生。
据本报1980年10月31日1版《市政府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核制度》记载,全国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要建立适当的考核制度,业余学习的人们经过考核,证明达到高等学校毕业生同等水平的,就应该在使用上同等对待。”1980年5月,中央书记处在讨论教育工作时,重申了这一精神。1980年10月29日,北京决定在全国率先试点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
北京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消息经本报刊发后,引发社会极大关注。这是因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降低了准入门槛,凡户口在北京的公民,不受学历、年龄的限制,只要自愿申请,就能参加考试。如果分数达到了规定要求,可以获得大学基础科、专科和本科毕业证书。一般来说,获得本科学历要考17门左右,获得专科学历要考10门至14门。
对此,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负责人表示,自学考试制度的建立,为发掘和选拔人才开辟了新的渠道,它有利于调动广大群众的学习积极性,改变社会风气,推动业余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全市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2
资料员成首考“状元”
1981年6月7日,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首次开考,第一门是哲学。当天,有近3000名考生参加考试。他们当中,有工人、农民、解放军干部、机关干部、科技人员、中小学教师和待业青年。从年龄来看,大多数是年轻人,最小的十七八岁;也有一部分人在50岁上下,年龄最大的考生是一位74岁的退休女教师。(1981年6月8日《北京日报》1版,《三千名立志自学成材的考生积极应试》)
文科考生中,来自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的资料员冯援朝是“状元”,她考出了93分的好成绩。其实,冯援朝连初中都没毕业,到研究所工作也才两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冯援朝深感自己知识贫乏,便努力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开始自学:她先是跟着广播学习日语,几年下来,已能查找整理日文资料,并能熟练地用日文打字。1981年,她考入社会科学院办的业余大学,下班后,要从工作地点西郊花园村赶到建国门外院部去上课。尽管紧张、艰苦,但是她却觉得,自己所追求的是正确的,即使艰苦也感到幸福。(1981年7月15日《北京日报》2版,《坚持刻苦自学的人们》)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自学风”。从那以后,很多人像冯援朝一样,走上了自学考试之路。
3
干部队伍兴起“自考热”
1983年1月23日,本报二版头条《欢迎开考党政干部基础科》摘要刊发了读者来信,反映出当时党政干部们渴望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愿望。
北京燕山石油化学公司市政工程公司专职团干部李桂珍在信中写道:我是团干部,过去几次想报考“业大”、“电大”,但都因工作离不开,未被批准。开考党政干部基础科的决定,点燃了我心灵之火。我决心制订自学计划,坚持到底,参加考试。
为了满足党政干部的学习需求, 1983年,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党政干部基础科,包括政治理论基础课和业务基础理论课两大类,共12门。此举把自学、机关办学和教育部门考试结合起来,并纳入了干部教育计划。(1983年2月19日《北京日报》1版,《关于党政干部基础科考试安排》)
此后,踊跃学习政治理论、学习专业技术和文化的热潮在本市干部队伍中兴起。截至1983年6月,本市有3.9万余人陆续参加了中文、哲学、法律、数学、工业经济、商业经济、金融、档案管理、英语、工业与民用建筑、农学、党政干部基础科12个专业的自学考试,其中,干部占50%以上。踊跃参加学习的干部中,既有业务管理干部,也有党政干部;既有中青年干部,也有年逾五十的老同志。他们的学习自觉性越来越高,许多人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1983年6月14日《北京日报》1版,《本市干部踊跃学习政治理论、专业技术和文化》)
4
催生一批民办大学和社会辅导班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兴起,催生了一批民办高校和社会辅导班。
1983年初,本市第一所民办大学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